经常在网上看到一部电影的票房有多高多高,却很少能看到关于电影本身制作成本的消息,原因就在于,电影制作成本通常是属于商业机密的,并不会进行披露,也就是说,只有原始投资者才知道这个成本是多少。而电影投资领域最常见的一种骗局就是虚报成本。通过高成本大制作来吸引投资者眼球,最后骗取投资者的血汗钱。
市面上目前最难以让人识别的电影投资骗局解析:
一、利用虚假“联合出品”进行行骗
有些公司在网上宣传自己是联合出品,甚至在“猫眼专业版app”里查询是很多影片的“联合出品”,看上去已经是行业内资深靠谱的影视公司,但在实际影片的正片中,却很诡异地“消失”了,并没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这并不是说猫眼专业版上显示的出品方不真实,而是某些公司实在太狡猾。他们之所以显示为“联合出品”,是因为确实能够提供跟出品方签订的投资合同,但合同一般是有账期的,所以签完合同但最终未必会真正支付款项,某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虚假宣传,开展行骗活动。
因为有网上呈现的信息做误导,又有跟出品方的合同在,这样的骗局非常具有欺骗性,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以《普法栏目剧》名义诈骗或售卖各种热门影视项目版权份额
骗子盯上《普法栏目剧》,是因为大众对“普法栏目剧”以及央视的认知度。现在,骗子们盯上的已经不止《普法栏目剧》,而是所有正在筹备或者即将上映的各种热门影片。任何一部热门电影,都可能成为诈骗的工具。
这些项目可能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私刻公章、伪造合同,而且往往信口开河,承诺保底,如果票房不达预期将无理由回购。
【电影投资被骗,以下相关证据是很重要的,能够助你快速挽回损失:】
1.投资老师或介绍人,推荐电影众筹投资时的聊天截图;
2.电影套牌虚假公司的合同(认购书)图片;
3.向不法公司投资时的银行转账记录或者网银凭证;
4.投资电影份额、游戏充值、股票投顾会费、融资融券、指数、个股期权、股票配资、外汇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期货等其他产品都可以维权追回
【本文结语】理财时不贪小利,不失理智不受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信一点—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