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谨防购房陷阱购房前须知: 购房意向金可以退吗?
发布日期:2021-03-24    作者:110网律师

小心购房陷阱!定金和诚意金傻傻分不清楚

   购买房屋时,通常需要买家支付定金才能享受折扣。一些开发商或中介机构要求买方先支付诚意金,说可以随时退还。 这是真的? 许多人可能仍无法区分定金和诚意金。 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将给您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角感觉, 让我们来看购房须知。
一、定金 
   首先,我们要先聊聊定金的相关知识。大家一定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定金是有法律效力的。因为定金是合同一方当事人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而缴纳的,在应该给付的数额内预先向对方交付一定金钱的担保形式。一般购房定金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购房定金的数额应由房屋交易双方当事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二、诚意金 
   诚意金和定金是不一样的,诚意金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诚意金其实是一种日常叫法,其实就是双方达成购买意向。诚意金可作为房款,如果达不成购买意向的话,将无条件的退还,这个诚意金额度是由当事人之间约定好的,没有所谓的法律约定。买房者预先支付的诚意金一般还叫做认筹金,它是开发商为了吸引有购房意向的买房者,预先向售楼方缴纳的款项,其实这是开发商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快速回笼资金的一个手段。 
   由此看来定金和诚意金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定金是在签合同时或签合同前支付的一定额度的金钱,作为一种有效的担保方式,相当于保证金,是受法律保护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付定金一方不履约,定金不能返还,如果收定金一方违约,定金则双倍返还。而诚意金不具备法律属性,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合同的。
三、签合同前该不该交定金? 
   定金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具有约束力,如果买卖双方有一方终止合同,都可以称之为违约。例如您看中一套二手房了,好多人抢着要,早交定金就可以获得跟卖家优先谈判的机会,如果双方谈成了,那么定金就可变定金,当然了,如果没谈成的话,那么定金也可退回。因此,购房者在签合同前是可以交一定金额的定金的。但是要提醒购房者的是,在支付定金前,应该注意了解房屋和卖房者的详细信息,要求中介公司或售房者出示真实有效的房产证、身份证及授权委托书等证件。 
   另外,购房者看到委托书后,在交付定金时中介公司也应该向购房者提供相关的收据,定金收据要包括经办人员和中介公司的印章。买房不是一件小事,所以购房者一定要多加留意各种细节,以免日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 
   近年来发生的房地产交易纠纷投诉举报较多,大多数交易纠纷都是由于购房者对房地产知识、购房合同的了解太少,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商在交易过程中的强势地位造成的。其中关于买房交定金的相关事宜,购房者应当特别小心谨慎,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慎交购房定金,以防“交钱容易退钱难” 
   定金条款并不具有强制性,购房者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签订认购协议或所谓排号费、预约订金等费用均不是购房的必备条件,购房者在未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不必向开发商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提倡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避免盲目、冲动购房,以免造成支付定金容易要回难的尴尬。
(二)慎签购房合同,提防“霸王条款” 
   商品房交易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基本都是开发商提供的格式文本,有些不良商家利用购房者缺乏相应的购房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条款内容上设下陷阱,购房者稍有不慎就中了“霸王条款”的圈套。所以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务必仔细审阅合同内容,如认为合同内容含义模糊、有失公平,应当坚持要求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明确、修改,以防止开发商通过“霸王条款”剥夺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免除自身法律责任。
(三)谨慎看待广告宣传,防止虚假宣传 
   当前,房地产广告违法问题比较突出,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应当到实地对楼盘的价格、面积、户型、配套设施、产权性质等内容作详细了解,对于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的承诺要在合同中书面确认。以免发生“买房送家具”、“买一层送一层”这样的广告欺诈。
如果你遭遇房屋认购金骗局,千万不要慌,满足以下资料可通过法律途径退还房屋认购书定金: 
   1:认购合同; 
   2:付款凭证; 
   律师提醒:一定要理性、谨慎对待买房这件事,事前一定要做足买房功课,防止上当受骗。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你遭遇了购房被骗,尽快联系我司进行法律维权,帮你争分夺秒,挽回血汗钱。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