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浅析我国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
发布日期:2020-11-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近些年,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 在经济领域中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经济方面的法律的制定及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本篇论文在此对经济法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经济法; 理念更新; 制度创新;

  经济法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 它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系统、整体、综合、全面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 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但是,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国家中, 经济关系的含义并不一致, 因而, 对经济法概念的表述也不一样。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许多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 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 所发生的关系。如果说, 这些经济关系将由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共同调整的话, 就必然要产生他们互相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这就涉及在法学上这三个法的概念互相调协的问题。一般说来, 法的概念基本上说清楚了法的调整范围。因此, 不能孤立地来研究经济法的概念。

  如果我国的经济关系将由民法和经济法共同调整,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中以及和国民经济管理密切有关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说来, 将包括纵向经济关系以及与纵向经济关系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经济关系。其好处是, 两个法的概念基本上是协调的。

  二、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 经济新常态概述

  所谓经济新常态, 主要指的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重点在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不是以总量经济状况来衡量, 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也可以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其特点在于:一, 经济增长速度。其将原本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二, 经济结构。原本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更倾向于粗放式发展, 而经济新常态下, 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 也由粗放型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三, 经济发展动力。以往的动力主要是要靠驱动和投资驱动, 而如今变成了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等方面[1]。

  2. 经济新常态下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 从国际形势角度来看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而制度是重中之重。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需要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才能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我国谋取福利, 而要达到这一点则要在制度创新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较为乐观, 无论是其他发展方面, 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均是如此, 但整体来看我国依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距, 尤其是制度创新方面, 若制度得不到创新, 也就无法改变现状, 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会大幅度降低, 并且经济不发达会直接导致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无法跟进, 难以保证民生。且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若再不加强制度创新势必会为我国带来更多损失[2]。

  (2) 从国内形式出发来看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来看, 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均是必须的, 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创新, 没有创新也就无从谈发展。如今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人们对很多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能够为人们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也为了能够使各个方面均满足人们要求, 必须对现有建设进行完善和更新, 其中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达到创新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原有问题, 单单改善是无法充分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的。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无论在社会、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甚至成为了第一发展中国家,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过程中制度创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实现制度创新也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甚至已经做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如何实现制度创新的规划, 今后要严格跟从党中央的领导, 力创全新的中国、制度创新型中国。

  三、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制度创新的相关措施

  1. 坚持以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主的原则

  制度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因此在进行制度创新时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在开展创新活动时尽量站在大局角度来考虑问题, 切勿因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导致后续发展缺乏动力与能源。制度创新中国的发展情况是最基本的根据,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来制定新的制度创新计划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无意义的制度创新活动出现[3]。

  2. 坚持推竞制度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需要有专门的体制进行规范, 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管理方面、监督方面以及投资力度等方面, 对此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步骤。在对此方面进行完善时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能够做好市场协调工作, 将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另外, 我国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支持力度, 无论是在资金方面还是在人才方面, 或是在技术方面, 只有全方位的支持才能够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纰漏, 制度体制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各个方面均要特别注意, 利用体制进行规范是最佳方式之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律为研究对象的, 它不能不受经济立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经济法制的日益完善, 经济法的概念也会向前发展。当然, 经济法理论也会对经济立法产生积极的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要加强经济方面法律的立法及执法力度, 更快地促进我国经济法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创新。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我国经济市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龙江.深化制度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制度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J].云南制度管理, 2015, 1:5-13.
  [2]龙玉, 丛菲菲.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2015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 2015, 11:177-182.
  [3]本刊上海讯.FIC2016展览会成功落下帷幕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满载展会硕果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制度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满[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 4:50-51.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