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刑法》三部曲:刑事责任年龄
发布日期:2020-10-30 文章来源:互联网
二.刑事责任年龄
棘手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小孩子,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是知道自己做错事的,特别现在的小鬼都是人精,也就是说他们如果违法是既满足辨识能力也满足控制能力。但是,如果以此要求这些已经懂事的孩童负责的话,那么有违常识,也无法合情合理,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家长,你儿子10岁确实头头是道,电脑高手,你肯定逢人就夸我家孩子怎样怎样,智商出息比很多几十岁的人都高。但是,一旦你孩子用电脑来做坏事了,你就肯定会说,他虽然做了错事,但是看在他还小,就饶了他吧,哪家孩子没犯过错。
同样都是面对一个有辨析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小孩,对孩子有利的时候我们说他比大人强,遇到不利就说因为还是个孩子,不懂事。这是人之常情,刑法不能和社会常识拗着来!不能因为小孩可能有辨识和控制能力就让其承担刑罚。另一方面刑法又不能完全姑息这些顽童,但又不能证明其行为时是否有认识能力和辨识能力。因此刑法和社会共识取了一个平衡点,依照一般小孩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达到刑法要求的程度的年龄,设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制度。
(1)刑法从平均出发认为14岁以下的孩童心智不成熟,普遍没有辨析能力因此把这个年龄段划分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在这个年龄的小孩做了任何违法之事,都不负刑事责任。
(2)刑法认为16岁以上的少年,已经活了这么多年了,对一些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有认识,能够认识到刑法的秩序,因此把这种年龄设置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只要满了14岁以上,就可能要负刑事责任。
(3)刑法认为14岁以上16岁以下的这个年龄段很尴尬,属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只规定了八种犯罪行为需要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刑法认为这8种罪是10岁以上必然能够认知正确与否的行为。我们看看哪八种行为就知道了,每一件都是很黄很暴力,生下来就会被社会灌输的勿为之事
1>故意杀人2>故意伤人致人重伤或死亡3>****4>抢劫5>贩卖毒品6>放火7>爆炸8>投放危险物质
以上哪一个行为不是伤天害理之事,所以刑法将它们作为认定需要负责之事,除此之外,这个年龄段的人做了任何事都不负责。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刑法规定的是做了上述行为的人要负刑事责任,不是犯了上述罪的人要负刑事责任。比如14岁少年甲绑架了乙,并且撕票杀了乙,由于8个行为中不包括绑架,因此不能评价为绑架罪,只能评价为故意杀人罪。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来猜猜出题人可以怎么考这个知识点,我觉得有几个(1)拿年龄说事,比如甲过14岁生日当天杀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答案是不构成,因为生日当天不算,得过了凌晨,假如甲11月20号过生日,那么20号晚上11:50杀死人都无罪,但是一旦过了12:00就是杀人了。很多同学很纠结,就是差一分多一分有什么区别,为何零点以前就是无罪,零点之后就是故意杀人,差别太大了,这么一分一秒也不能决定孩子质的提升。有这种纠结的同学,请你告诉法律应该怎么办?如果法律不划一条红线,以零点为界,那么就会出现如下情况。比如甲说差一分钟就差一分钟嘛,12:01杀人和11:59有什么区别,该原谅还是原谅。如果一旦将12:01和11:59等同,那么假如另外一个人乙12:02分杀人,他就会说12:02和12:01也没区别,12:01杀人都无罪,为什么我12:02杀人有罪?他也要求无罪。那么12:05杀人的丙也会说12:05和12:02没区别由此要求也无罪,我们可以清晰的预见,一旦放开口子,这个制度的威严将荡然无存,从而这个制度也没有存在的意思。因此很多时候法律需要一根红线,将此和彼给区分开来。
(2)如果考得再难一点,问甲16岁生日以前偷了300百万,16岁生日过了零点以后偷了1000元,问甲犯了何罪。甲犯了盗窃罪,而且盗窃数额只有1000元。
(3)把8个行为和罪名混淆,比如15岁甲拐卖妇女儿童途中****了妇女,问甲构成何罪,甲不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构成****罪。但是甲如果已经16岁以上,****行为只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因此甲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基本只有此三种考法,当然结合后面的共犯可以更难,我们目前不需要涉及这么多。
另外,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还规定了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75岁以上的老人犯罪,如果故意犯罪那么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从轻,减轻,免除,应当和可以的问题,由于我们没有学到刑罚论,因此我们暂时不涉及,不过为何这些字眼不同,是刑法有不同的立法考虑,都是重要考点,希望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