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指导
离婚多套房屋分割标准案例示范
律师讲解步骤与技巧(2019-3-14结案)
秦淮区离婚案件
遭遇:
双方婚姻矛盾重重
经济矛盾、债务矛盾、分居矛盾
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诉讼决心:
无路可退!!!
坚决诉讼!!!
目标:
这一次诉讼就彻底全面解决所有问题
诉讼简要经过:
立案---1周内全部解决(协议离婚)
案件结果:
1、双方离婚、
2、婚内南京价值800万房屋归我方所有,剩余贷款我方偿还
3、外地拆迁安置两套房屋全部归我方所有
4、各人名下其他财产归各人,各人对外债务归各人。
重点支招: 本案当事人犹豫了几次与庄荣华律师见面沟通
对方多次以巨额债务(千万的债务)对我方进行压制
认为应当先将债务偿还,而进行分割财产。
最终当事人采纳庄荣华律师的离婚策略
诉讼先行-辅助谈判
在多轮沟通之下,对方妥协全部离婚协议。
现有全部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我方所有,并已经实际办理民政局协议离婚
而在双方办理民政局协议离婚之前,庄荣华律师还特意为双方提供了
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内财产约定书,以确认所有财产归我方的效力,
以防止对方突然又不同意离婚。
本案立案后一周内协议离婚,诉讼较快,效果较好,也赖于当事人对于律师极大信任和配合。
律师点评:
每一个离婚案件几乎都涉及到孩子抚养、财产分割,分割的范围通常都非常巨大。
离婚决定的事项远远比结婚要多,好的离婚结果能够影响自己的一生和家人孩子的一生。
律师分享快速离婚财产分割核心技巧——夫妻财产怎么确权
根据《婚姻法》第17、18条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继期间因赠与所得的财产,只要赠与合同中没有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便应归夫妻共同所有,而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22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22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如果房产证上登记的是两个人的名字,即使该房产是婚前所买,也可认为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候按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进行处理。
婚内房产确认之诉的现状
1、婚内房产确权之诉的概念
婚内房产确权诉讼案件属于我国《物权法》颁布后所涌现出的新型案例,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夫妻共有财产登记在一方名下,在不涉及离婚的情形下,另一方为了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登记方不理智行为的损害,所提起的婚内要求确认财产所有权并在房屋产权登记上增加共有权人的诉讼。
2、婚内房产确认之诉的社会现状
婚后买房登记在一方名下,是现在非常普遍的状况,夫妻感情好时,这无大碍,一旦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未在房屋产权证上登记姓名的一方的权益有可能受到侵害。小编曾经咨询过房管局对于二手房屋办理过户的相应手续,现在房屋办理登记还是仅以产权证上登记的产权人为准,并不需要经过另一方的同意。因此,自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特别是最高法院颁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后,夫妻共同房产隐名共有人为了保障自己权益,大量婚内确权、加名纠纷大量出现。
3、婚内房产确权之诉的司法现状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类诉讼的态度不统一。很多地方性法院对于夫妻婚内提起的财产所有权确认之诉均是不予立案,甚至认为是当事人亦或是律师“没事找事”。法院认为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房屋,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即婚后夫妻一方所得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均属夫妻共有。”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应划归夫妻共同财产,在共有基础不丧失的情况下,确定夫妻财产的所有权多此一举,属于司法资源的浪费;
即使受理后,司法实践中对是否支持确权也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为不支持房屋确权,具体理由为: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既然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在没有第三人主张权利或不主张离婚的情况下,不支持婚内房产确权。笔者在2012年6月份代理湖南首起婚内房产确权纠纷。法院认为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既然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不需要通过诉讼进行确认,房产证上加注姓名应向房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另一种意见为支持房屋确权,具体理由为:《物权法》第19条“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以及第33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