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发布日期:2020-04-16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冲击非常明显。农村商业银行在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 应抓住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文章在介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据此提出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加速经营模式转型、发挥风险控制优势, 规避网络风险、加强银行复合型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农村商业银行; 发展研究;
以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势力, 正在削弱农村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金融中介等功能。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得到了客户一致青睐, 大量资金从银行的活期乃至定期存款中剥离出来。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一些网络借贷服务, 如阿里金融等也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构成威胁, 降低了金融交易时间和成本。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规模、体制、风控能力等方面相较国有商业银行更弱, 面临形势更严峻。因此, 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影响, 农村商业银行以主动姿态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及模式, 倒逼自身转型升级, 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9月末, 全国共有1436家农村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规模均超过23万亿元,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为131万元, 涉农贷款户均余额为30万元, 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偏离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力度不够等问题。
1.1 偏离支农支小金融服务
目前农商行在管理分支机构上存在网点数量庞大、工作人员数量较多等问题, 使银行面临经营及管理成本较高的现状[1].农商行慢慢形成以城市为金融服务发展中心, 围绕城市经济活动开展金融服务的模式, 偏移支农支小金融服务, 使大量农村小微企业及农户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农村经济主体的经营规模小、担保抵押品不足等原因很少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使其转向民间借贷, 但民间借贷利率较高,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2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力度不够
目前农户、农村小微企业等经济主体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需求趋于多样性。然而农商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不够, 大多数网点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单一服务, 很难为农户、农村小微企业等经济主体提供理财咨询、技术指导等金融服务。农商行在农村地区服务对象也集中在养种大户以及发展前景较好的富裕客户, 容易"目标偏移", 尤其是贫困农户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农商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相对缺乏, 缺乏创新服务意识, 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2 互联网发展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第一, 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在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的大环境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同时也开始转型、针对市场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形成与客户之间的黏性。[2]一方面,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渠道运营方式, 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现有优势和特色产品, 形成以手机银行、电商平台为基础的客户销售和服务渠道。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也会促使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创新财富管理形成新途径。
第二, 加速业务结构调整, 优化市场格局。
我国传统农商行更多向信誉度高、抵押担保充足、偿付能力强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提供融资服务。而农村小微企业、农户等经济主体缺乏有力的抵押担保、违约风险高及传统商业银行审查资质严格、贷款审批流程繁琐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微企业转向互联网金融寻求借贷服务。因此, 农商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 逐渐改变以往业务结构, 优化市场格局。目前, 国家开发银行等创办的P2P平台已经正式上线, 传统农村商业银行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转型, 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2.2 不利影响
第一, 削弱农商行金融中介和支付中介地位。
互联网金融可以解决农商行作为支付中介缓解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资金清偿活动中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不匹配这一矛盾。第三方交易平台涉及的客户人群数量、交易额度都在与日俱增。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 (2018) 》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银行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次, 金额累计为202.93万亿元, 而同年第三方金融机构完成移动支付业务2392.62亿笔, 金额105.11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对农村商业银行支付职能和中介职能产生强烈冲击, 它打破了以往银行业垄断线下支付的局面, 成为电子商务、实体消费支付等运用广泛的支付模式。
第二, 冲击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及模式。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直接冲击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打破银行垄断资金支付局面, 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2017年第三方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 银行支付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二是农商银行信贷供给模式发生改变。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快速发展, 改变传统商业银行贷款模式。这种借贷模式较传统商业银行来说, 操作流程更为简单、借贷成本降低、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供需要求。
第三, 影响农商行主要业务。
农商行资产业务主要是指将吸收存款用于放贷或者投资项目。通过互联网金融资金借贷双方无须第三方中介机构即可完成借贷活动信息交流和资金匹配, 其贷款审批流程简单、发贷时间短、无须大额担保及抵押品, 手续费以及相关成本也随之降低, 得到中小企业及农户的青睐。而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负债业务源于存款。一方面,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成为农商行资金分流的重要部分, 减少了银行因支付清算职能而拥有的活期存款数额;另一方面, 随着互联网金额快速发展、人民理财意识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投资和理财, 他们不再将资金收益局限于银行存款的利息, 而倾向于收益率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互联网理财产品, 如余额宝等分流了大批原本属于银行资金。[3]
第四, 冲击农商行服务模式。
截至2018年9月末, 农商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为67452亿元, 占各项贷款总余额的56.3%.但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9%, 每年为国家提供44%的GDP、73%的城镇就业, 我国小微企业所奉献的社会价值与其贷款额度占比明显不对称。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获得借款人信用记录、网络交易等详细信息, 并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 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互联网金融优化资金配置、简化贷款服务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和成本, 有利于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 使其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3 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3.1 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农商行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 在产品创新时应该细分金融市场, 结合新技术、新理念为农村小微企业、农户等经济主体打造全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特色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应将经营者纳税情况、收入凭证等作为放贷辅助依据, 并根据企业资金回流时间、金额大小提供金融服务产品, 同时降低银行借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放出之后, 密切关注小微企业经营状态, 把控资金风险程度, 提高资金回流及收益率。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等业务模式也促使银行积极创新银行服务App, 形成线上线下集支付、转账等为一体的PC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
3.2 加速经营模式转型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对农商行产生较大影响, 冲击银行经营理念及模式, 倒逼农商行快速调整发展理念、进行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 互联网金融发展促使农商行打破传统思维定式, 不被原有条条框框局限住, 将互联网发展与银行业务创新性结合起来, 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同时, 农商行管理人员, 应与客户需求为中心、市场发展为导向, 简化业务操作及审批流程、加强客户的体验感;应从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等出发自上而下调整和改善农商行经营模式。
3.3 发挥风险控制优势, 规避信贷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小、法律约束弱等, 导致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较高信用风险。经过几十年发展, 农商行已经拥有大批金融、计算机等高端人才, 具备风险管控的能力。互联网金融机构促使农商行发挥原有风险控制优势, 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改革创新, 加强风险规避系统建设, 规避不必要损失;加强产业分析、完善贷款监督制度、重视贷款人道德风险调查, 降低信用风险;优化银行内部操作程序、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提高外部因素判断率、降低操作风险等。农商行加强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 优化风险控制机制, 保证信贷业务安全可靠。
3.4 加强银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农商行要把握好发展机遇, 则需将自身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科技结合, 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大批具备计算机与金融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 加强对员工的学习与培养, 从业者服务礼仪通过建立员工知识技能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学习等方式打造一支精英复合型人才队伍创新经营模式自上而下落实到基层员工, 提升银行全体人员的创新发展意识。
3.5 加速推进银行信息化建设
当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时, 农商行因无法快速及时做出调整而处于被动竞争状态。互联网思维模式使农商行决策者深入解析互联网金融特征和发展前景, 根据自身经验特点及未来市场发展, 促使农商行以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契机, 加大银行信息建设投入, 把信息安全建设放在经营管理首位, 加强信息管理水平, 推进银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农商行还需加强市场信息敏感度, 对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和微观个体金融机构发展形势开展前瞻性研究, 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农商行还应重点加强网上银行建设, 发展互联网支付结算技术, 注重网上交易安全性和稳定性, 不断增进网上支付加密技术, 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完全。
参考文献 [1] 丁晓宁, 杨海芬, 王瑜。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 2016 (1) . [2] 李宏畅。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影响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 2015 (6) . [3] 董建虹, 文良旭。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相关问题探讨与研究[J].西部金融, 201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