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馆内资源较高的利用率、资源精准快速定位、馆员智慧化特征明显、面向读者的智慧服务。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创新措施:创新智慧馆员培养的体制、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提升资源智慧化共建共享的能力、健全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等。
关键词:移动环境; 高校图书馆; 智慧服务;
Library,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servi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mobile environment, mainly includs: the higher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precise positioning of resources,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librarians, the smart services for readers. It discusses innovation measures of smart services of smart servi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mobile environment, including: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mart librarian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smart resources,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smart libraries, mining the resources of libraries deeply.
Keyword:
mobil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library; smart services;
智慧图书馆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互相衔接的模式,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中,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水平,营造出一个更智能化的知识阅读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的文化中心,精力主要投入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而对智慧服务等相关内容关注甚少。在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创新服务模式,由知识服务转变为智慧服务,强化自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把图书馆建设成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智能化建筑,为用户提供高效、互联、便捷的智慧服务。
一、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征
1. 馆内资源较高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馆员们会分析整合海量的信息源,并进行智慧筛选,借助智能书架、物联网、云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在加工处理本馆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献基本信息保存在RFID芯片,若遇到读者或馆员查找所需文献,借助智能设备可直接获取整排书架,或整个借阅中心的文献信息,从而满足自身需求。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
2. 信息资源的精准快速定位
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基础,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为RFID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联合运用。移动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信息资源高速传输技术、各类信息终端交互技术、多媒体资源的组织技术、信息获取和感知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共建整合,便捷获取,以及无障碍转换,跨时空获取[1].RFID射频技术的投入使用,是智慧感知的前提,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自助借还、导航跟踪定位等服务,有利于建设智能书架。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满足师生读者对馆藏资源的精准定位、随时随地使用。
3. 馆员智慧化特征明显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馆员的智慧化特征更加明显,馆员需要精通物联网和智能技术,能够主动灵活地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无处不在的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应用。这一阶段,馆员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帮助用户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提高用户获取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帮助用户从"有知识"顺利过渡到"有智慧".馆员不仅要爱岗敬业,更要具有创新创造的内涵。对于用户而言,智慧馆员是知识的管理者、指引者,更是关系亲密的合作伙伴、指导老师。馆员应融入到教学科研领域,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服务,从信息的指引升华为提供知识的增值管理服务。
4. 以读者为核心的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借助于云计算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新一代技术,实现了人与资源、资源与资源、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关联[2].这为实现面向读者的智慧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高校图书馆的智慧信息服务在读者和知识之间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能够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便捷的知识服务,扮演着资源拥有者、知识整理者、智慧启迪者的重要角色。它密切关注读者,及时感知读者的服务需求,科学分析读者的日常行为数据,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融入高校各种科研机构的课题及研究内容,提炼整合优质知识资源,为读者和科研机构准确地推送高质量的科研信息。图书馆智慧服务是面向读者的,是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升华和深化。
5. 先进的智能移动互联技术
RFID射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崭新的信息技术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知识需求的响应速度、明确性、机动性,极大改变了读者和图书馆知识资源互通交流的模式,能够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智慧图书馆其显著特点是高效、便捷、互联、愉快体验等,力图把过去的"信息中心""知识中心"转变为"智慧中心",把知识服务升华为智慧服务,是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上更高级的变革和转型,实现了知识、读者、图书馆三者之间无障碍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方式,开启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协同合作、个体互联、资源高度智慧化整合、高效便捷的知识资源、优质服务无处不在、个性化推送、读者主动参与使用、体验愉快等。
二、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措施的创新
1. 创新智慧馆员培养与建设体制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智慧馆员的全程参与,馆员不能只是图书馆的"守门员",而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活灵魂。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质量。因此,馆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移动阅读服务[3].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知识,能够有效整合与分析馆内信息资源,实时跟踪用户行为,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及时推送知识资源,并与科研活动密切融合,为师生读者提供个性定制的学科服务。智慧图书馆以智能化的技术设备、泛在的移动无线网络、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为依托,致力于向用户提供独具特色的知识服务,智慧馆员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高校图书馆应定期对馆员开展智慧化职业培训,提供学位深造教育,积极培育有创新奋斗精神的馆员,集中优势资源深入开展智慧服务,为具有图书情报背景的馆员开展学科知识教育,也为具有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馆员提供图书情报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改变陈旧的馆员招聘方式,不能只看重专业方向和学历水平,应采用资格认证的模式,统一命题,全面考核。针对不同的工作部门和岗位而分类安排现有的馆员,优化智慧馆员资源的综合使用,把合适的馆员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用。稳定智慧人才的队伍,为智慧馆员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平台,避免人才流失。
2. 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图书馆每一次的跨越式发展,就是一次应用各种新技术的变革历程。图书馆对新技术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图书馆从手工服务顺利过渡到自动化服务阶段,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馆员繁杂琐碎的体力劳动负担,保障了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4].紧随其后的是基于物联网、RFID射频技术、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馆员智力资源深层次的发掘,为图书馆泛在智慧服务的实现提供有利保障。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的知识文献中心,不是独立的科研技术机构,但应该是新技术的积极使用者。大部分情况下,图书馆是利用新的技术,助力自身跨越式发展,但应结合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地使用新技术,要针对新技术进行研究,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需要对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5].智慧图书馆采用物联网和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设备开展智慧创新服务,注重资源集成优化,感知用户的资源需求,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人性化的自助信息服务、个性化的特色资源服务、自动定位服务、多维交互服务等,创建智能一体化的集合平台。
3. 提升资源智慧化共建共享的能力
智慧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关键载体,其主要特征有:海量化、存储载体多样化等。网络化信息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在智慧图书馆里得到大量的累积和存储,同时不断增加的还有印刷型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把实体信息资源植入到智能芯片,并保留实体资源的本质特征及其属性,使信息资源成为能够被识别的独立个体,同时借助图书馆的移动网络环境,对实体资源的相关状态信息做到及时反馈。高校图书馆需要构建特色馆藏和完善本馆资源,建设智慧化资源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化知识服务,及时了解本馆及其他馆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
移动互联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依托云服务体系,获取海量的资源,能够使用资源服务系统、业务支持系统等实现资源存储无界化。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破以往图书馆资源自我保障、分散发展的牢固围墙式管理,创造资源共建联盟的整体发展环境,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合作的形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6].通过图书馆际联盟等形式,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增大馆际之间的知识资源储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面向用户群体社交化、动态化的智慧交流平台,为读者正确快速寻找需要的知识提供资源需求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最大限度实现馆藏资源的使用价值,帮助读者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灵活运用智慧化资源来创造深层次的知识。
4. 健全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服务制度
移动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服务制度作为保障。泛在的互联网络容易在海量资源开放获取、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隐患。完善智慧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扫除障碍。同时,在健全的法律政策正确指引下,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与公司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长期合作,有效解决资金与人员短缺等现实问题,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7].相关部门应深入学习发达国家图书馆标准化规范的先进经验,全力推动我国智慧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制定,从体制管理、公众参与、信息获取、宣传推广、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科学规划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体系的建设,编制总体规划,合理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智慧服务的方向,保证智慧图书馆健康可持续性发展[8].改革图书馆效率低下的管理体制,优化组织内部管理,建立扁平化横向组织机构,避免多余的层层审批,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强化服务创新模式的整体规范意识,统筹兼顾智慧图书馆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构造,鼓励各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共同完善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相关制度。
5. 转变陈旧观念,深度挖掘馆藏资源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我们转变陈旧的观念,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更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积极开展资源的搜集、加工、提炼与重组,创造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并推送给用户[9].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有序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及其关系,使得知识资源由紊乱转变为有序。知识只有经过生产、组织、传播与利用等深加工,才能提炼转化为智慧,产生增值部分,才能被用户利用。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传统资源的智慧化管理,通过运用RFID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自助借还、办证、预约续借等服务,优化纸质资源的采访编目、上架排架、流通借还等业务流程,为用户带来便捷,节省馆内人力资源,实现书、人、馆密切关联,提高服务效率。广泛使用SAS EM、Modeler、K-Miner等数据挖掘软件,通过科学的算法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搜索,发现并挖掘隐性和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源[10].智慧图书馆也要兼顾用户资源的有效获取,跟踪研究用户的专业背景、个性化检索习惯及资源使用偏好等,根据用户资源开发的结果,及时优化整合本馆资源,提高资源服务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三、结语
智慧图书馆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用户为核心,提供泛在的智慧化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更为高级的形态。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以图书馆界的智慧化发展为契机,引入智慧服务的理念,创新智慧服务的模式,重视智慧化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积极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智慧馆员,深度开发知识资源,健全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知识整合、生产与创新的能力,凸显智慧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关怀,提升智慧化服务的水平,为更多的师生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玲。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1):153. [2] 林静。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179-180. [3] 郑露,陈玉霞。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服务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6):172-173. [4] 谭春霞,佟成涛。基于智慧图书馆理念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兰台世界,2014(11):122-123. [5] 吴海茹。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路径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170-171. [6] 梁飞,熊传毅。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立体构建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8):164-165. [7] 郭晓柯。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8] 陈远,许亮。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5(8):6-7. [9] 梁光德。智慧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1(6):89-90. [10] 李后卿,董富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策略探析[J].图书馆,2016(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