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探讨大学生打工权益保护现状问题及建议
发布日期:2019-11-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众多的大学生倾向于独立和自立,其中就体现在经济来源的独立,而不是依赖于家长的提供;另外这些学生希望能够通过打工来提早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都纷纷投入到校外打工的潮流之中。但是根据当今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法律领域当中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身份界定,主流观点倾向于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属于非劳动者,然而大学生打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且权益屡遭侵犯的现象不断发生,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能够使大学生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权益得到保护,本文对劳动法当中的打工权益问题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1 大学生打工权益保护现状
  众所周知,制定及完善劳动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进而起到完善劳动制度、加快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作用。劳动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大学生打工权益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劳动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主要的原因如下:多数大学生不了解劳动法,草率签订合同;工作时间并不规律,时段性较强,属于非全日制打工形式,因此用人单位多以计时工资作为计酬方式。如此一来,大学生就很容易成为被压榨的对象,打工时被分配高强度的工作,但报酬却极低,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 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打工权益保护
  2.1 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权益保护
  劳动合同是有效避免劳动争议以及保护大学生打工权益的依据,也是运用好法律武器的必备条件。为了能够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保护自身权益,则应了解劳动法当中的相关规定,确认劳动合同当中是否已经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者拥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劳动法规定一份合法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要素:第一,劳动合同必须具有完备的形式。签订合同的基础应为自愿平等,如合同当中有不平等的条款,则签订的合同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发生雇佣关系时必须签订的文件,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毁约。另外,在打工时大学生要争取签订合同,明白借故拖延签订或没有签订合同的用工行为都是不合法的。第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了解合同双方应尽的义务以及应得的权利,避免因合同内容不完善而造成打工权益遭到侵犯。第三,在签订合同时留意试用期条款部分是否存在“陷阱”。试用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打工时期,在试用期当中合同双方可以进行相互选择以及相互了解,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在试用期阶段的社保待遇;在试用期,合同双方只需提前告知便可以将合同解除,在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试用期不得多于六个月。
  2.2 劳动法视野下大学生打工权益的保护措施
  在保护大学生打工权益方面,劳动法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使大学生获得基本劳动权利,保障在打工期间拥有作为一名劳动者应享有的利益,避免用工方做出损害大学生利益的行为。第二,劳动法当中所规定的工作时限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确保大学生能够通过打工获得同等报酬。第三,如用工方出现了侵犯大学生打工权益的非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用工方都应清楚劳动法的约束力,做到试用期明确,劳动合同内容清晰,违约金赔偿问题清楚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利用劳动法保护双方的利益。
  2.3 大学生打工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
  多数大学生终将走出校园,并成为一名劳动者,所以笔者建议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劳动法以及民事法等,以便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及时运用法律进行维护。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强化与大学生打工权益相关的法律体系研究,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以便让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打工时能够有效扞卫劳动权益。此外,笔者还建议大学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应谨慎考虑,在不明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时,尽量避免签订违约金较高的劳动合同,以免因违约产生劳动争议以及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应当享有的合法权利,则应积极向用工单位争取。

  3 结束语
  为了避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的侵犯,大学生的打工权益应当得到国家劳动法的有效保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则应当重视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并强化执法的力度,从而规范用工方的相关行为,为大学生的打工权益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