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复习笔记:过于自信的过失
发布日期:2019-08-05 文章来源:互联网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行为人之所以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情况下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他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这表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轻信能够避免,是指在预见到结果可能发生的同时,又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防止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不可靠,并不充分。轻信能够避免主要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或者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具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法律用语上看,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故意和过失都是责任形式,但是二者在侵害合法权益时的态度不同,所代表的罪过程度或非难可能性也不同,过失比故意的罪过程度要低很多。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比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界限比较模糊,需要考生认真掌握。间接故意是对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且对该结果的发生能够接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表明:在间接故意中,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而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这也是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所在。结果发生的措施,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法律用语上看,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故意和过失都是责任形式,但是二者在侵害合法权益时的态度不同,所代表的罪过程度或非难可能性也不同,过失比故意的罪过程度要低很多。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比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界限比较模糊,需要考生认真掌握。间接故意是对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且对该结果的发生能够接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这表明:在间接故意中,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而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这也是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