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为逃债恶意抵押房产,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9-06-03    作者:张颖律师
原告:被告为逃避执行,与其弟办理虚假抵押登记

原告李先生诉称,其于2013年至2014年期间向马先生出借400万元借款,后由于马先生未按时还款,李先生于2015年3月2日起诉至法院,法院于2016年8月28日作出民事判决,判令马先生还款。马先生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后李先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发现马先生为逃避债务,早在法院进行诉讼过程中,就与其表弟丁先生恶意串通,于2015年5月11日在房管局办理了虚假的抵押登记手续,导致法院无法执行其财产。



被告:二被告之间的借贷合同真实合法

被告马先生辩称,其和丁先生之间存在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



被告丁先生辩称,其与马先生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关系,并进行了抵押,且在房屋登记部门办理了相应的抵押登记手续,丁先生足额履行了借款义务,且法律并未禁止一方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另行发生经济合同。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马先生与丁先生签订借款抵押合同的行为是否构成恶意串通,并损害了李先生的合法权益。

从主观方面看,一方面,二被告签订借款抵押合同的时间正处于李先生与马先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且丁先生作为马先生的证人出庭作证,对李先生与马先生之间存在较大数额的债权纠纷是明知的,并且马先生与丁先生系亲戚关系,对外利益一致性使其双方串通阻碍第三人债权利益的实现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马先生在与丁先生签订借款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的时间发生在2015年5月11日,双方所谓的借款款项交付发生在2015年10月,间隔时间较长,且涉诉款项在同一天快速流转于多个存在利害关系的个人账户,该笔款项交付及往来流通的过程有悖日常交易思维和交易习惯,双方恶意串通事实存在的可能性不能够排除合理怀疑。

从客观方面看,马先生与丁先生签订借款抵押合同的恶意串通行为是否实际损害李先生的合法权益。李先生与马先生之间存在通过生效判决书确认的大额债权债务关系,在此前提下,马先生将价值可观的不动产房屋进行了抵押,该借款抵押合同的成立及履行直接影响到李先生的合法利益。

综上所述,马先生与丁先生签订的借款抵押合同系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应当认定为无效。最后,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确认马先生与丁先生之间签订的借款抵押合同无效。


法官释法

合同法第52条第2项规定的恶意串通规则,即“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是我国民法体系中一项关于法律行为无效事由的规定。通常认为,恶意串通规则的构成可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察。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