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该如何避免刑事法律风险?事前防控更重要
目前,大多数企业家都感觉自己同刑事法律风险毫无干系,认为自己不过是进行普普通通的民商生产经营活动,一不买卖枪支弹药等危险品,二不印刷仿造假的人民币,三不生产毒品,自己同承担刑事责任沾不上边。他们大多精通各自领域的业务,却对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防范,一旦涉及到有关刑事危机爆发,大多又会使企业家顿时措手不及,有的还可能身陷囹圄没有了人身自由,企业随之陷入停顿甚至瘫痪状态。
有关资料显示,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直接涉及的罪名为170多个,占刑法颁布的总罪名数的40.75%,如果按常见犯罪来计算,直接涉及的常见罪名占刑法常见罪名的比例更高,几乎约占到一半左右。如果把企业间接涉及的罪名也统计在内,则几乎涵盖了刑法颁布的所有罪名。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代理了一起某公司老板被打案,就涉及了故意伤害的罪名,在海淀区辩护的一位装饰公司老板交通肇事等等,由此可见,针对企业家来讲刑事案件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关注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在于,有的企业家稍有不慎就会涉刑事犯罪,就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比较有名的比如真功夫老板蔡达标案,蔡达标是2009年胡润餐饮富豪榜第9名,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再比如发生在浙江的吴英集资诈骗案,其涉嫌集资诈骗额高达3.89亿元,被金华是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最终经过最高法院死刑复核发回重审,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吴英死缓。有的企业家还会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判处死刑,比如四川广汉刘汉案,刘汉曾被《福布斯》称为中国潜在水底的真正富豪, 2014年5月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及故意杀人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再比如再比如闻名全国的刘涌案,刘涌曾是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私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拥有20多个下属企业和3000多名员工。被最高人民法院罕见地提审,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敲诈勒索等罪名再审改判死刑立即执行。
企业在民事方面损失了财物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索要回来,索要不回来的还可以自己去挣;一旦失去人身自由那是不能索要回来的,也是不能挣回来的,如果为此而失去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故把控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非常重要,对企业家来讲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经过几十年市场经济的磨练,企业家们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能够在事情发生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但是这种救火式的救济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事情发生后已经来不及,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已经越来越纳入企业家们的视野。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多年来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是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刑事法律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家往往只注重如何创造利润,对刑事法律评估机制不够重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刑事法律评估机制护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安全的,并不认为是违法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会使企业家处于刑事法律风险之中。比如前两年我参与的一起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评估,一位公司老板准备借500万元给一位并有使用,年利率为20%,我们及时提出这笔资金的借贷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经过同事会讨论通过,使这位企业家避免了承担挪用资金罪的风险。刑事法律风险评估是针对公司、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对造成的后果或者影响等各方面而带来刑事法律风险的可能性而进行的评估。根据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确定刑事法律风险的范围,可以是某一年度的全面评估,也可以是某一专项事物的评估。既可以包括事前的评估,也包括事后的评估。
二是提高法律意识,增加事前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的投入。由于专业刑事实务人士的介入可能使公司、企业有些商业决策被改变,甚至会使有些生产经营行为被停止,表面上看起来或许使企业失去了一些利润,甚至是错过了一些商业机会,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位企业家朋友遇到了资金困难,准备采取群发短信的办法募集资金,笔者对此进行了及时制止,因为这种方式很有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虽然有些法律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相反却减少了企业家因此触犯国家法律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几率,增加刑事法律风险评估的投入和盲目追求财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三是建立对应刑事危及与法律救济机制。事态发展到刑事法律风险来临,企业及企业家往往需要应对迫在眉睫的局面,诸如企业面临有关部门的查处,企业家面临相关部门的调查甚至已经失去人身自由,在这个阶段刑事律师作为专门人员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有为企业家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提起公诉,司法机关认为其用集资款购买的豪华轿车属于个人消费,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笔者以为购买豪车要同企业规模及从事的业务相适应,主要用于商务活动的不能简单认定为个人私用,最终对定罪量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危及救济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企业或者企业家提供刑事应对措施,如为企业或者企业家提供法律帮助、提供辩护、向司法机关提出法律意见等等,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所以企业事物特别是企业重大事物,应当有刑事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要听取刑事法律专业人员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法律素养较高的刑事律师的意见。
(此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