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民法总则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是什么
民间借贷在近几年是非常流行的,很多人都参与到民间借贷中来,但是有的民间借贷引发了不少矛盾,为了确保民间借贷更加规范,2017年民法总则关于民间借贷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民间借贷有法可以,确保借贷行为规范,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民法究竟是怎么规定民间借贷行为的,感兴趣的可以到本文进行了解。
一、2017年民法总则关于民间借贷
(一)《民法通则》
第八十五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条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二)《民法通则意见》
1、公民之间的借贷款,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
2、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性借贷利率。如因利率发生纠纷,应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处理。
3、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
4、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如果约定不明,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5、公民之间的借贷,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予保护;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
二、民法总则权利分类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 依照其规定。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由法律规定。民事主体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 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 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 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 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没有合法根据, 取得不当利益, 造成他人损失的, 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的人返还不当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所享有的专属的和支配的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 可以依法继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有特别保护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 不受干涉。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 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民法总则关于民间借贷的内容已经在本文作了明确的说明,民间借贷带来的问题很多,有的不偿还借款,导致纠纷不断,甚至出现了老赖。因此,从法律层面加强民间借贷的管理和约束,确保民间借贷行为规范,确保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民法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果对于民间借贷这一部分还有疑问,可以咨询在线律师。
文章转自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