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市民如何应对如此猖狂的电信诈骗犯罪
目前,电信诈骗的手段更加多样化,进一步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信诈骗犯罪猖獗的原因
1,电信诈骗所用的手段是利用电话、网络以及其他通信手段,其犯罪成本十分低廉,同时收益巨大。
行为人实施电信诈骗,仅需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用自己的手机开通相关网络业务,向不特定的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其作案的直接成本以及相关支出相当低廉。再加上行为人所设计的骗局迷惑性较大,使得警惕性不高的受害人无暇分辨信息的真伪。此外,由于行为人不与受害人直接接触,使得案件的侦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正是因为如此,才有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2,普通的民众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性不高。
由于电信诈骗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人所实施的,行为人往往在一个骗局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也就使得受害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分辨事情的真伪,导致上当受骗。此外,部分受害人抱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理,面对行为人设下的骗局,产生了贪婪的思想,陷入骗局之中。同时,诈骗分子也会编造亲人、朋友遇害遇险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害人由于关心其亲友的安全,而丧失了本应有的警惕心,从而导致被骗。
二、应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对策
1,应当加大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电信诈骗往往是犯罪嫌疑人获得了被害人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在诈骗的过程中准确向被害人报出其个人信息,被害人对此深信不疑。然后一步步陷入犯罪嫌疑人所设计的骗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电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个人信息,不得私自向单位和个人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同时应当加强网络的监管,网络账号的注册往往需要公民提供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注意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得随意向他人提供。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2,加强公民的防范教育。
电信诈骗的受害人是由于警惕性不高,进而导致被骗。因此,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如前所述,被害人有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抑或出于对亲友的关心,进而导致被骗,因此公安司法部门应当在社区、街道、行政村等地方组织公民进行学习,增强公民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同时,也要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公民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认知,强化公民对电信诈骗的直观感受,提高防骗意识和防范能力。
3,加强公安司法部门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当前的电信诈骗和网络银行有着紧密的联系,电信诈骗往往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进而获得被害人财产。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异常转账的情况,应当及时了解,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与银行的合作更要扩展到案件的侦破阶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电信诈骗侦破难度大的问题。
4,完善相关立法活动。
鉴于当前我国刑事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电信诈骗已经不能完全遏制,所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刻可以考虑修改相关的法律,如果有必要,可以增设单独的电信诈骗罪对其进行规制,将其作为诈骗罪的特殊法条在刑法中予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