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调整 是否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导读:工作中,有些单位会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会对某些岗位的员工另行安置。企业内部调整,单位对相关员工该怎样处理呢?企业内部调整 是否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下面我们将通过案例为您详细解析。基本案情 企业内部调整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引纠纷
李某于2011年4月入职某外资公司,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李某的岗位为媒体公关总监,月薪3万元。 2015年6月,公司告知李某,为精简组织架构,决定撤销李某所在的媒体公关总监岗位,另设媒体沟通总监及媒体关系拓展总监,但上述两个岗位均已有合适人选,现特别为李某设立公司高级顾问岗位,月薪降为2万元,希望能与其签署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李某不同意公司的要求,该公司即以“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双方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为由,向李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向李某支付了经济补偿及代通知金等。李某认为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故提出仲裁,要求撤销《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仲裁裁决 企业内部调整 不属于“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之情形
仲裁委审理后认为,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李某的工作岗位,系为应对市场变化主动采取的经营策略调整,不属于“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公司虽然支付了李某经济补偿及代通知金,但并不代表其解除行为合法,故对李某的仲裁请求予以支持。
律师说法 企业内部调整 是否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原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二十六条规定,本条中的“客观情况”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并且排除本法第二十七条(指经济性裁员)所列的客观情况。用人单位作为经营者,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其对市场可能产生的波动及生产经营策略可能产生的变化应当有所预见。确因生产经营需要需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应协商一致书面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形下,用人单位可在相近或类似岗位上安排劳动者工作,并不得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更不能简单的解除劳动合同。
就本案而言,某外贸公司为精简组织架构,撤销了李某所在的媒体公关总监岗位,属企业内部调整。某外贸公司应将李某安置在相近岗位并不得随意降低李某月薪。企业内部调整,依据相关劳动法规定,不属于“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之情形,某外贸公司在李某拒绝降薪的岗位后,以订立劳动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系违法解除。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