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背后的法律问题
校园贷背后的法律问题
2016年11月30日,一组名为“借贷宝大学生裸条”照片、视频的压缩包在网上流传,里面竟包含多名赤裸上身、手持身份证的女大学生照片、视频,同时女大学生的手机号、学信网资料、亲人朋友的联系方式也被公之于众,一时间,校园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何为校园贷?
随着P2P网络借贷模式逐步风靡全国,针对在校大学生推出的网络借贷、分期购物产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产品可以统称为校园贷。目前,校园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门以大学生为消费对象的分期购物平台,例如趣分期;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例如投投贷、速溶360等;三是依托传统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借贷业务,例如京东白条等。目前出现较多问题的应为第二种模式即P2P网络借贷模式,下文也主要从该模式着手进行论述。
二、校园贷的特征分析
(一)是平台数量多,准入门槛低。
P2P网络借贷作为从国外引进的借贷形式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诚然市场上有不少正规的P2P网络借贷公司,但也有大批是由传统借贷公司转型而来,这些公司并不完全符合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质。根据银监会最新出台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要求,除满足一般公司的注册条件外,在领取营业执照后,P2P网络借贷公司的注册还需要获得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机构的备案。在该《整治方案》颁布并推进实施之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但就已经营P2P网络借贷的公司该如何进行评价,仍待进一步规定的出台。
(二)是借款手续少,速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借贷。
校园贷之所以在大学校园风行,就是因为其比一般社会上正规的信贷机构手续便捷,大学生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仅需提供少量信息,仅需提供日常必须的身份证、学籍信息、手机、家人信息便可申请借款。即可获得金额不等的贷款。有些P2P网络借贷软件甚至打出“注册即可获得贷款”的宣传语。校园贷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脱离家人,却能轻易获得大量现金的平台,因而迅速被大学生追捧。
三、校园贷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信贷方式提前消费,由此催生出了火热的“校园贷”市场。然而,这一新兴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与隐患,从高额罚息到暴力催收,再到裸条借贷,本来是缓解大学生燃眉之急的校园贷却成为高利贷及各种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从近期曝光的案件来看,某些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校园贷”,不仅侵害贷款人权益,也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校园贷”问题再次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
事实上,关于大学生能否进行贷款的争议,早在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学生信用卡时就已出现。2002年5月,招商银行针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第一张信用卡,随后多家银行开始在高校信用卡市场上“跑马圈地”。当年,随着学生持卡数量的激增,逾期还款的情况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学生无固定收入,加之自制能力较差,各地都先后出现了多起学生信用卡严重透支的事件,给银行增加了坏账风险,同时引起了被迫还债家长的强烈不满。
针对这一乱象,银监会在2009年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若向已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这一通知出台后,多家银行陆续停止了学生信用卡业务的办理。各大银行的退出让互联网借贷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现在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校园贷成为新的“信用卡”,自2010年至2015年,贷款平台数量从0家增长到896家,依托“网络+代理”的模式,“校园贷”在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大学生可以借校园贷平台实现提前消费,享受生活。然而,在快速获得贷款的表面现象下,校园贷背后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大学生借贷门槛低是校园贷产品的普遍问题,大学生向借贷机构提供的各类信息都与个人身份息息相关,而网络借贷平台自身风控能力不足,无法对客户的信息做到全面的保密,导致大量信息被盗用,学生身份被冒用等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
其次,非法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各种费用增加借款人负担。
虽然,各大P2P网络借贷平台都宣传自己利息低,但实际上在申请贷款时,需要交纳手续费、担保费等,后续还款周期内,利息始终按借款本金计算等等套路实际上已经涉嫌高利贷了。
再次,如逾期还款,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会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目前市场上仍存在大量披着P2P网络借贷外衣的高利贷公司存在,在校大学生缺少固定收入,当入不敷出、无法按期归还欠款时,极容易受到P2P网络借贷公司的威胁。
四、校园贷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因为校园贷实际上也是民间借贷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目前校园贷衍生的案例中,大体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为高利贷和裸贷衍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一)校园贷中涉及的高利贷法律问题。
校园贷中如果涉及高利问题,应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审核其借款利息是否在法律规定的区间内。即是否超出了36%,如果超出即为高利贷,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校园贷”约定的利息属于高利贷,对高利部分可要求放款人返还。
(二)校园贷(特别是裸贷)涉及到的法律责任问题
从目前曝光的校园贷恶劣案件来看,主要是针对女大学生的以“裸条”抵押作为放款条件的“裸贷”,应当看到,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借贷关系。《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一切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合同法》第7条亦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知,合同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的应为无效,而近来爆出的“裸条”事件,即以裸照作为抵押物,这明显违背了最基本的公序良俗原则。
作为一种异化的“校园贷”,在毫无信用、毫无尺度的规则中,“裸条”极易触碰法律的红线。据“裸条”借款学生描述,放贷人曾承诺,这些裸照仅作为借款抵押,照片不会流出,且一旦贷款金额还清,这些照片会被删除。然而事实却是这些裸照或视频在一些QQ、论坛、贴吧上被公开叫卖。对该类行为极有可能触及的刑事责任是:
1、涉嫌敲诈勒索。在裸贷风波中,还不起钱的借款人,往往被威胁在网上公布其裸照或视频,从借贷分子的行为方式上看是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构成的,BUT敲诈勒索罪作为侵财型犯罪,其主观目的——对他人财物的非法占有是不变的,因此仅针对本金的威胁返还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对超出法律保护的高息部分如果达到入罪数额,则构成敲诈勒索罪。
2、涉嫌传播淫秽物品。裸照的出售者、转手者、传播者都属于传播淫秽物品,要判断有没有构成该罪,主要判断标准是要看他们传播淫秽物品的数量和牟利的数量,比如,淫秽视频、照片等发布到网上就要看点击率和阅读量。如果将淫秽物品出售,就看销售淫秽物品的数量和他们获取金额的数量。
3、涉嫌侮辱罪。放贷者将受害的女大学生裸照和视频放到网上的行为,足以造成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之后果,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构成侮辱罪。
五、平台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
对于正规的小贷类平台抑或p2p类平台,一般会根据借款人的经济收入、财产状况及先前借款经历综合评判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借款额度。比如,对于p2p而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规定了自然人借款人的借余额上限,其目的是为了控制p2p平台的业务风险。但是如果平台对大量往来的资金违反监管规定,形成资金池的,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此外,如果网络平台明知放款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帮助的,可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与放贷人有共谋的,则可以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犯罪的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
应当看到,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完成大学教育、自我提升或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但由于监管不力、规则缺乏、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方都已介入,并试图改善校园贷现状。一方面,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规范整顿校园网贷业务。另一方面,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平台在舆论压力下纷纷转型升级,目前以校园分期消费业务为主的50多家中,有多家规模较大的平台正在退出校园市场。这对于规范乱象丛生的校园贷现状,可谓是一个良好的整治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