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科学。重点研究海洋资源的成藏(矿)机理及分布规律,深海探测理论与方法,深海生物生命过程及多样性演替机制,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应用潜力评价;海水养殖种质资源与重要性状遗传改良,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疫病发生的分子基础与免疫应答机制;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防控原理,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物生产过程及其资源效应,近海增养殖生态环境效应和承载力评估;海洋药物作用机制与新靶标发现。 2.农业科学。重点研究主要农业生物性状遗传机理和品质性状调控机制,农林生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辅助育种,农业生物抗病虫机理,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的基础,肥水高效利用机理,食品营养组学理论,农产品精深加工基础研究,农产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调控的基础研究,盐碱地水盐运移机理与调控、土壤洗盐排盐、微咸水利用、抗盐碱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替代种植、水分调控等基础理论等。 3.材料科学。重点研究轻质金属材料、先进碳材料、功能玻璃、特种功能橡胶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功能膜材料,先进光学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液晶显示材料,高性能生物材料、仿生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的组成、结构、性能等基础理论及设计制备新方法,研究基于多尺度模拟和数据挖掘的新材料集成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基于新原理和新效应的材料性能测试及表征方法研究。开展多性能叠加的复合材料研究,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能材料与超材料研究。鼓励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能源和环境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4.信息科学。重点研究新型高性能计算系统和应用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复杂网络及其动力学理论研究、可视计算、计算理论和系统,云计算与雾计算的基础前沿,重大网络信息安全、物理空间声光电磁信息安全的检测与防护、智慧城市计算智能、城市系统模型等基础理论,无线通信网络重点基础理论,增强光谱痕量传感机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关理论,面向重大装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理论,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太赫兹波谱分析、成像技术、3S(GIS、RS、GPS)技术研究等前沿技术。 5.生物医学。重点研究生物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合成生物学基础原理,发育的遗传与环境调控,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修饰和调控。重点加强疾病的共性病理新机制,心脑血管、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病和常见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出生缺陷发生机理及预防机制,脑科学基础研究,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前沿研究,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等。 6.能源科学。研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包括化石燃料分质、分级高效利用及其污染物源头消减与过程控制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性能热功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关键科学问题及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基础研究,低质含能资源高质高值转化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基础理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理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基础研究,建筑节能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等。 7.资源与环境科学。重点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机制及环境演变机制,油气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清洁开发利用相关理论,油田低渗透与致密油藏采收率提高基础理论,糖科学前沿和核心科学问题研究,绿色化工应用基础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基础及防治修复理论,畜牧、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理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基础理论,重点缺水区域污水再生的资源化理论等。 |
1.智能制造技术。 2.机器人技术。 3.纳米技术。 4.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 5.太赫兹技术。 6.超材料技术。 7.深海技术。 8.基因组编辑技术。 9.新一代系统设计育种技术。 10.合成生物技术。 11.生物4D打印技术。 12.储能技术。 |
1.现代种业。围绕抢占种源制高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支撑粮食安全战略,瞄准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前沿方向,重点突破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新品种创制、高效繁制(育)、种子加工与检测等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以及适宜轻简化、机械化、规模化作业的农业新品种(系);开展油用牡丹、冬枣等名特优稀品种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 2.精准农业技术。围绕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农业,构建信息技术支撑、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精准农业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开展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遥感监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集成应用,加强精准耕种控制、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管理、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设施农业精准管理、畜禽水产精准养殖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大绿色增产技术体系的研发推广力度,大幅提高肥、水、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功能农业,为农业增效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农业”技术。围绕加快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加强农业物联网、农业云服务、移动互联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着力突破农业数据资源优化整合技术,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设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技术,农产品物流过程品质动态监测与跟踪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以及农业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集成应用。 4.智能化农机装备。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突破决策监控、先进作业装置及其控制器、传感器、基础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种子繁育、精量播种、高速栽植技术与装备,智能采摘技术与装备,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多功能田间管理作业技术与装备,农用航空作业技术与装备,林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与装备,设施蔬菜、畜禽水产和现代果园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等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 5.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展主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功能粮油及特殊膳食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物流工程化技术,有害残留快速检测及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组分、品质与营养功能成分识别鉴定技术等研发,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6.农业环境修复与资源高效利用。围绕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高效利用,重点开展农田水土环境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生物调控与修复技术,盐碱地绿色改造关键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耕地质量提升与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障碍性土壤的治理技术,以及作物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资源化、快速释解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排泄物、畜禽和水产加工下脚料、餐厨残余物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等研发,使新增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污染耕地面积占比持续下降,农业生态逐步修复,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格局。 7.农业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围绕趋利避害,推进农业安全、环保、高效,开展重大灾害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和监控、预警理论及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施及替代技术,畜禽、水产重大疫病致病与免疫机理,病原检测与疫情预警技术,快速诊断、综合防控和净化技术,新型疫苗与兽药创制技术研究,力争重大病虫害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大幅提高,动物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1.高端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技术。开展FPGA异构加速系统、异构混合内存、16路以上新型处理器协同芯片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千核级高端服务器和高安全容错操作系统,满足关键行业国产高端服务器需求。研究E级计算机核心技术、关键领域/行业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技术。 2.网络存储技术。研究扁平化存储层次架构技术,研制基于新型存储器件的高带宽、大容量异构混合存储。研究支持10EB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技术,研究软件定义网络和存储技术,突破云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虚拟化、基于高速交换带宽的存储与数据网络融合、多租户资源共享和隔离、按需构建网络拓扑和QoS,按需提供存储资源等关键技术。 3.大数据技术。研究面向海量数据的查询优化技术,开发分布式实时查询引擎。面向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海洋监测、精准医学等应用领域,研制支持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多源数据融合的开放架构大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研究海洋大数据和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行业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 4.安全可控云系统。研究基于云架构的信息化系统核心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核心协议、云操作系统、智能集群管理系统、平台自适应伸缩技术;围绕支撑国家“互联网+”战略,研究SaaS框架、可伸缩应用技术,实现云平台与行业应用的无缝结合;围绕云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研究分布式云平台技术和雾计算技术,提高系统承载能力。 5.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处理芯片和认知系统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核心芯片、智能光机电微型感知器件及光纤分布式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开发类人视觉、听觉和语言思维系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6.核心电子元器件。研究开发蓝紫光激光芯片、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大容量光通讯用激光芯片、红外感光芯片、光电集成芯片、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器件、太赫兹与超宽带芯片器件和系统、高性能传感器及关键芯片、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及芯片、高速光收发组件与模块、RFID、IGBT等关键技术及专用芯片与器件。 7.新型显示技术。开展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微LED显示、量子成像、三维显示、数字电视一体机等新型显示技术研究。 8.新一代通信网络与终端。面向第5代移动通信(5G)、新一代卫星通信、量子通信,研究高速率低时延的高速率低时延的组网与传输关键技术,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定位、导航、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网络终端产品关键技术。 |
1.新型金属材料。研究洁净钢、特种合金钢生产工艺,新型非晶金属材料关键技术,开发海工装备用钢、高速铁路用钢、核电用钢、油气采输用钢、模具钢、高强钢等特种钢产品及成形加工技术。研究有色金属材料的高纯制备、合金成份精准设计、合金成份均一化控制技术,掌握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镍基合金、钨钼合金、高档铜材及复合材料制备与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合金钢粉、钛合金粉、铜等有色金属粉体,开发3D打印用合金粉体及不同粉末冶金件用粉体。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新型陶瓷关键原材料高效合成与批量制备技术,高性能复杂形状精密陶瓷部件近净尺寸低成本绿色快速成型技术。开发耐磨、高强、高韧、透明等特种结构陶瓷制品,具有优异电学、磁学及生物相容性能的功能陶瓷制品。研究碳化硅单晶、氮化镓单晶、金钢石、蓝宝石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开发大功率电力电子、射频、紫外激光、高功率半导体照明等芯片。研究特种水泥材料、特种功能玻璃材料的高效制备及其应用技术。 3.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含氟聚合物乳液、氟塑料等高端氟材料制备技术,开发燃料电池膜、锂电池隔膜、反渗透膜、高透明膜、电缆护套料、高强度氟纤维等材料及制品;研究高性能硅橡胶、硅树脂、超强吸水丙烯酸树脂、特种有机硅涂层材料、功能有机硅粘结剂、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关键制备技术。开发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尼龙12、LCP、高透PMMA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制品。研究大规模先进TDI生产技术及生物基多元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水性涂料专用树脂、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等材料。研究聚合物基多功能合金、医用塑料制备技术。 4.高技术纤维材料。研究高强中模碳纤维低成本制造技术,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高强高模高伸长对位芳纶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技术,对位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PBO纤维连续化规模制备技术,氧化物、氮化物陶瓷纤维规模生产技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海藻纤维、蛋白纤维等新型服饰纤维制备技术,高强高模、耐碱、低介电常数等特性玻璃纤维生产技术,开发适合不同环境应用的高档玻璃纤维。 5.新型复合材料。研究树脂基、陶瓷基、金属基及碳碳复合等复合材料的体系优选、结构仿真设计、产业化及配套装备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智能感知等材料一体化、批量化制备工艺,开发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列车、海洋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的复合材料制品。 6.纳米材料。研究石墨烯、富勒烯、介孔材料、树枝状高分子材料等纳米材料低成本制备及其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电/光致变色材料、磁流体、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功能薄膜材料、智能自愈合仿生/结构复合材料等智能材料。 |
1.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转换关键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成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研究生物质可调控热转化、生物转化关键技术,基于生物质资源的碳基能源化工、高品质清洁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炭产品制备核心技术。研究高效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技术,风电关键控制技术,大型山地风电场、弱风型风电场及海上风场关键技术,燃料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核电装备及核心部件与安全控制系统技术,磁流体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研究低成本燃料电池用磺酸树脂膜材料、低贵金属膜电极等关键材料及电池堆集成技术,氢气电解制备、高密度储存与输运技术等。研究气体水合物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技术、海洋油气生产中的水合物防治技术、水合物储氢/分离技术、水合物污水处理技术等。 2.储能技术。研究储能电池阳极、阴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开发锰酸锂、钛酸锂、铁酸锂、锂硫电池、钠硫电池、锌空气电池、固态电池、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电池。 3.智能电网技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用电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平台支撑技术,智能电网高性能仿真计算和可视化技术,适应特高压大电网和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分析控制技术,输变电设备智能化提升关键技术,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安全优化运行技术。研究超高压输送及用电侧的电力精确计量技术,超高压电力变压器技术、超高压线缆及绝缘材料制造技术。研究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技术。 4.煤清洁利用技术。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工业锅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煤制液体燃料及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煤气化和煤分级转化技术,燃煤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
1.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农业动植物重要性状基因精细定位及克隆技术,精确基因组编辑技术,优良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技术,生物高效表达反应器创制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生物农药、兽药及疫苗的创制技术,农产品防腐保鲜剂、生长调节剂及土壤调理剂研制与利用技术,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研究。 2.医药生物技术。开展抗体筛选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抗体药物偶联技术、抗体药物产业化相关技术、微生物药物的育种发酵与放大技术、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合成与修饰技术等核心技术研究,推动单克隆抗体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药物的研发。开展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新型组织工程产品、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3D生物打印、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等关键核心技术。 3.绿色生物制造技术。重点突破微生物筛选与改造、生物传感器、生物制造过程控制、生物质基资源的生物炼制及利用、生物转化(催化)等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化工产品以及氨基酸、有机酸、淀粉糖高值衍生品生物制造新工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以及高附加值专用酶制剂,实现生物质可降解产品规模化生产。开展重污染行业的清洁高效生物过程替代技术及智能控制装备研究,形成工业绿色发展新途径。 4.体外诊断技术。以早期、精准、微创诊疗为方向,研究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单分子检测技术、循环核酸检测技术、太赫兹肿瘤检测技术、用于多模态医学影像的新型材料及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新一代质谱诊断、循环肿瘤(CTC)芯片、生物芯片等技术装备(设备)及配套试剂产品。 |
1.海洋装备。开展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模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协同制造技术研究,突破超深水海洋平台、高技术船舶等的自主研发设计、健康监测、振动及噪声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海洋深水静态及动态柔性油气管道关键技术,发展深水海洋钻探系统、水下采油系统、深海油气勘探装备。开展水下高能量电池组模块、海底自动化取样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无人潜水器、水下工程作业、渔获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开发海洋观测、监测等高精度海洋仪器仪表及海洋牧场平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海洋装备配套高性能材料。开展海洋防腐防污材料开发研究,发展海洋腐蚀监测、检测技术 2.海水健康养殖。研究高产、抗逆(病)优质海水增养殖新品种创制与新种质开发、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技术,重要养殖动物营养需求与高效饲料,病害免疫与生态防控技术,工厂化、网箱养殖智能装备与关键技术,滩涂与浅海生态养殖新技术,重要海水养殖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技术,海洋生态牧场构建装备与关键技术,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技术与装备,构建近海资源养护型渔业。 3.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围绕海洋水产品精制与食品安全,开发海产加工品脱腥、风味调节、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功能肽、活性多糖、活性脂质等营养功效成分的高效快速工业化炼制技术,开发新型海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医用食品等高端产品,开发海洋食品精制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海洋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海洋生物材料结构改性、工业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生物基新材料。开展海洋药用生物新资源和海洋天然产物高通量活性筛选技术研究,开发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高效靶向发现新技术,开展海洋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深海与极地生物资源采集技术,深海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应用技术,开发以海洋微藻为主的海洋食品新资源。 4.绿色循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围绕环境友好型海洋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以及海洋化工废弃物的绿色化与资源化利用,突破低浓度卤水溴素及稀有元素高效提取分离技术,重点开发环保型高附加值溴系、镁系精细化工产品,研究海洋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技术、苦卤及两碱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海水提溴以及溴系、镁系产品的高值化深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突破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耐腐蚀高压泵、增压泵等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研究低压高通量、高脱盐率和耐污染制膜材料单体的合成与改性技术,研制反渗透复合膜及膜组器;攻克低成本海水淡化成套装配工艺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海水淡化后浓海水处理问题,形成浓海水(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 5.海洋生态和环境。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生境退化评估和修复技术,近海赤潮、浒苔和水母等爆发机制、生态效益与防控途径,近岸海域重金属、石油烃与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水体修复技术,海岸带/海洋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开发近海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仪器。 |
1.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高精密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感知系统及轻质支撑材料等机器人关键部件,控制软件和控制系统,离线编程及仿真软件,多指灵巧手及具有快换功能机器人末端夹持器。开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模块化关节、人机协同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以及救援用、医疗康复用、物流及泊车用、社会服务用等服务机器人。研究开发机器人高精度检测技术与装备。 2.网络协同制造技术。研究“互联网+”环境下设计资源共享与协同、全互联制造物联网络、基于制造装备互联的制造过程信息采集与管理、基于制造过程信息的制造过程智能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关键技术,制造服务价值链重构、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在线运维及预测运营服务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新型研发设计、云服务、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模式与服务模式。 3.激光制造技术。研究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其核心功能部件关键技术,面向激光制造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线监测与反馈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的激光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适应于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子、模具等高端制造的激光加工工艺及装备。 4.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高精度喷头、协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开发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激光/电子束/电弧高效送粉/送丝熔化沉积等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光固化成形、熔融沉积成形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生物及医疗个性化增材制造装备。研究增材制造光机电协同控制、制造工艺、关键材料及装备技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制造系统等,突破复杂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及精密加工技术。 5.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究高档机床产品的数控系统及软件、加工精度在线补偿技术、关键配件制造工艺装备等关键技术,突破高档切削、锻压等高端机床制造技术。研究激光、等离子切割、焊接多轴数控系统及装备技术。开发面向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全自动的开卷、冲压、切割、焊接一体化生产线。 6.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速列车、城轨列车、地铁列车等配套材料、控制系统、调速系统和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减振降噪技术,开发系列轨道交通装备。 7.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新型发动机、电池管理系统、高效轻量大功率电机及控制系统、大功率快速充电系统、动力电池二次回收利用技术、先进变速器技术、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动力总成系统技术,开发系统总成管理平台,突破制约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整车安全及成本等关键技术。研究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集成与测试评价技术,开发智能化网络化纯电动、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配套设施。 8.高端分析仪器及检测装备。研究离子刻蚀光栅、等离子光源、低温超导与磁力应用等关键技术,开发高精度光谱仪、重金属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等分析测试仪器,高性能传感器技术,智能化仪表、精密监测和计量仪器,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无损检测系统装备,生化分析测试仪器,激光、超声、射线、核磁共振等高端诊疗仪器设备。 9.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绿色产品评估及绿色设计技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突破能效评估、碳效益综合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绿色再制造关键工艺和技术,研制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产品高效、清洁再制造工艺装备。 10.智慧工厂支撑技术。研究智能信息感知与信息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和知识发现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智能协同控制策略,开发智慧工厂支撑平台。研究开发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操作系统、大型复杂系统仿真软件、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技术,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散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业务管理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等。 |
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交易服务平台支撑技术,集成物联网、自动化等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2.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研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的智慧城市服务技术,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技术,互联网教育技术。 3.科技文化融合。研究文化创意设计与制作技术,文化内容传播与展示、运营与管理技术,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 4.现代制造服务。研究互联网协同、研发设计、产品服务、智能化生产和能量优化、在线诊断与维护等现代制造服务技术。 |
1.重大疾病诊疗技术。重点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高发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临床诊疗指南(方案)。研究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罕见病等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高龄产妇不孕不育诊疗以及出生缺陷防控等关键技术。 2.中医药现代化技术。开展中医药现代传承、中药复方精准用药、中医特色诊断、中医“治未病”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中医传统经方、基于天然来源的创新药物和中医药健康产品。研究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养殖)、炮制和质量控制技术,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毒性疾病等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案。 3.互联网医疗与主动健康技术。重点发展智能感知、远程监控、移动医疗、健康物联网等技术,着力突破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无创检测、可穿戴医疗、便携式体检、高性能普适监护等技术与设备,发展适用于基层医疗和个人的低成本便携普惠的健康监测、干预和康复技术与设备。 4.新药创新技术。开展新药发现、早期评价关键技术、手性合成拆分技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新型给药系统和现代制剂技术等研究,重点研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和高品质的仿制药。 5.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研究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射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内镜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诊疗、功能医学超声、个性化介入治疗、医学影像、康复医学等关键技术与设备。 6.医用食品技术。开展医用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功效评价、营养组学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适合特定人群食用的精准且可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医用食品配方及产品。 |
1.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设计、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安全可靠的过程控制技术、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测网络技术。研究制造业冷、热加工新工艺技术和装备,表面工程关键技术。加强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研发。 2.大气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燃煤矿物质脱除、清洁燃烧、高效除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减排等污染物源头减排关键技术,颗粒物、重金属、NOx、SOx等多污染物协同超低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3.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水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技术,复杂水资源系统配置与调度技术,金属资源清洁开发利用技术,非金属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分布式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紧凑型高效换热器设计制造技术、建筑智能控制技术。开展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新兴城市矿产精细化高值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究,加强重点产品领域再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应用。 4.生态环保技术。研究饮用水质健康风险控制技术,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污废水资源化能源化与安全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危险废弃物鉴别与处理技术,垃圾处理及焚烧发电技术,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 |
1.城镇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以及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城镇污水、污泥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城镇地缘特点的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治理技术的研究。 2.高效绿色建筑技术。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建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材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 3.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技术。研究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播等技术,竞技和全民体育装备关键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关键技术。 |
1.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社会安全支撑保障关键技术,各类犯罪的预防、侦查、打击技术,重特大火灾防治与扑救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处置技术,开发适合易燃易爆工业区域、人员密集场所、森林、地下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特殊场所的新型火灾预警和抑制系统。 2.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技术。研究矿山重大灾害及耦合灾害预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防控技术,典型石化过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技术,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技术、重大基础设施的长期服役和智能检测监测技术,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监测技术,石油石化管线输运和储存安全监测技术,电网安全保障技术等。 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展天气中长期精细化数值预报、雾霾数值预报、地震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4.食品安全技术。研发高通量、高精准、非定向检测技术,开发智能化、数字化新型便携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 5.应急技术。研究灾害信息获取、指挥通信、能源动力等现场保护技术,救援人员防护、搜索营救和卫生应急等生命救护技术,航空应急、道路抢通、智能救援、特种车辆等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失控放射源处置机器人技术与装备,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技术。 |
1.透明海洋。开展海洋观测、机理认知和预测预估研究,构建近海生态系统状态与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开发深远海观测平台、微纳卫星海洋遥感、水下机器人、智能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数据采集技术和装备;构建集海洋遥感、油气平台、水下遥测、基因测序、数值模拟等多种数据的海洋大数据智能平台。建立多模块集成、多功能兼容的稳定数据采集与供给技术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以及海洋战略空间拓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深远海与极地渔业。研究黄海冷水团年际变动规律和水质特征,实现对黄海冷水团养殖环境的精准监测和预报;突破适养鱼类暂养驯化、良种创制、生殖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研究养殖鱼类营养调控机理,开发高效配合饲料、病害免疫与生态防控技术;构建养殖工船(平台)、智能抗风浪深海网箱等离岸养殖系统,研制自动投饲、机械化捕捞、水下实时监控等设备。开展远洋渔业信息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发深远海与极地渔业资源的探查、捕捞、高效保质储运和绿色加工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提升海洋生物新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精准农业。围绕加快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通过对传感、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升级研发和集成应用,着力突破农业信息精准获取、快速处理、准确控制、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与精准农业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和示范应用标准,通过种、水、肥、药等投入品的精准施用,实现生产、收获、贮运、加工全产业链条精准化控制管理,降低并修复不良生态影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盐碱地绿色开发。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自然禀赋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开展以盐碱地绿色改造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深度研发,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新路径,开展中低产田提质增效技术和新型种植模式示范,建立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5.高性能特种新材料。围绕新兴产业需求,突破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先进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填补国内高性能基础材料空白,实现替代进口,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行业发展提供核心材料支撑,进一步巩固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6.超导磁体及装备。围绕医疗器械、波浪发电、矿山装备等领域,主要研究超低温保持技术、磁场稳定技术、磁场均一性技术、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不同磁场强度的系列超导磁体,开发核磁共振成像仪、波浪发电站、有色金属高效除铁生产线、海洋油膜收集船等设备。 7.新能源汽车。围绕满足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减少环境压力,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铝镁合金轻质车体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变速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带动轻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合金加工、电池材料及电子元器件及管理软件产业的发展。 8.智慧工场。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实施,针对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医疗装备、智能农机与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智能生产线和智能产品,研究面向MES、PLM与物流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融合应用系统关键技术,实现高端装备的智能化制造、远程运维、运维设备精准配送等功能;以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攻克工业现场感知与互联集成技术、应急大数据支持、安全运行监控预警等智能制造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高端装备,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状态可控,打造智慧工场。 9.信息安全。面向高端服务器、大数据、云计算及自动控制装备等,重点研究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移动网络设备的安全增强与风险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基于可信计算体系的可信服务器和可信云数据中心,研制支持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平台和大数据支撑平台的安全加固软件,构建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到应用程序的软硬件一体化信任链和安全解决方案。 10.高端制造装备。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传感器及高可靠性集成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展系列化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高档数控机床;突破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中核心部件、加工工艺、高稳定性集成制造技术,研制一批高端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装备。通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三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全面提升我省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1.环保溯源治理。开展污染物成因分析研究,厘清污染形成机理,实现污染溯源治理。加快溯源治理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实现“经济质量提升、污染总量下降”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12.绿色化工。突破原子经济性化学合成反应、低毒或无毒溶剂与助剂、高效催化、新型高效分离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集成全过程自动化控制、预警及处置技术成果,显著提升全省化工行业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化工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 13.精准医疗。构建我省大型健康队列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生命组学临床应用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集成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重大、多发疾病易感基因,研发新的可用于临床精确诊断的生物标记及靶向治疗分子靶标,建立分子层面的分类精准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基于已验证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等产品及器械,形成靶向治疗等个性化的精准预防和治疗综合方案,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精准化水平。 14.中医精方。精准分析组方有效成分及成药机理,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养殖)、炮制和质量控制研究,提高组方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医传统经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和二次开发潜力。开展经方临床评价、制剂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组方用药剂量及靶向作用精准化水平,打造中医经方“精准化”研究品牌,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15.重大新药创制。围绕临床重大需求,开展新药发现、筛选、评价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新药创制基础研究能力,开发一批结构新颖、机制明确、疗效确切和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重大新药产品,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支撑我省新药创制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16.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以脑认知原理为基础,开展大脑工作机理、重大脑疾病智能诊断、类脑智能算法及硬件等研究,在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领相关学科发展,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推动脑疾病诊疗方式和类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济南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方面的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通信卓越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等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创新中心。集中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信、环境协同观测等领域的新兴信息产业。 青岛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区域试点、海洋新兴产业组织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示范。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作用,重点建设国家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青岛)示范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涉海研发与转化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中心。重点培育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产业,打造海洋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淄博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试点示范。立足“新材料名都”基础条件,依托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有技术创新平台,集中打造全链条布局的新材料创新大平台,构建国内尖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新材料特别是海洋新材料产业。 潍坊高新区。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结合方面的试点示范。以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为契机,集中建设面向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中国(潍坊)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面向蓝色经济的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 烟台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方面的试点示范。发挥沿海开放和合作交流优势,汇集国内外蓝色尖端资源,依托APEC科技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打造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和海工装备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国内海洋领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源地和智慧海洋创新中心。集中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 威海高新区。重点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及校企地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试点示范。抓住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基础,重点建设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涉海新材料产业。 |
1.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建设烟台生命健康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全价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烟台、威海两大海洋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威海、烟台、日照三大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带动医药、食品、化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设备制造、海洋渔业批发与零售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发展。 2.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建设烟台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高技术船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烟台海工装备、黄河三角洲海洋油气装备、潍坊特色海工装备和威海高技术船舶产业示范区,拉动培育日照海工精品钢产业基地。 3.深远海养殖与极地渔业。建设日照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远洋与极地渔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日照深远海高端冷水鱼养殖示范区,催生战略性深蓝渔业,拉动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批发与销售等行业发展。 4.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建设潍坊海洋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中心。在莱州湾沿岸重点打造复合化、多元化、宽领域的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形成潍坊、滨州和东营三个示范区,潍坊重点发展卤水精细化工产业,东营重点发展“石化盐化一体化”产业,滨州重点发展“一水多用”、“一地多用”产业模式。 5.海洋信息产业。建设烟台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烟台海洋信息产业示范区,建设“陆基—海基—空基”一体化的海洋空间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和海洋大数据中心,抢占未来高精度海洋信息产业制高点,为海洋测绘、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综合执法、国防建设等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6.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经济产业,开展滨海湿地、海岸带、海湾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黄河三角洲珍稀濒危天然野生品种,维持、增强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国海瓷艺术创意产业园,打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与湿地两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带动服务业、交通运输、阳光养老和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 |
1.百个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重点培育百个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开放服务和重大创新产出成效显著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带动全省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覆盖完整,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工程化和产业化一体贯通,较为完善的创新研发支撑体系,大幅提高我省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为“双创”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创新源泉。 2.百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百个市场化水平高、自我发展能力强、创新公共服务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创新创业全链条覆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3.百个(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重点培育百个合作渠道畅通、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内涵深化、合作成效显著的(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构建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重点地区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之间完善的科技合作平台网络,为我省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4.百个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重点打造百个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形成我省创新创业的重要策源地,带动全省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新创业服务专业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提供重要载体支撑。 5.百名优秀创业导师。重点选拔百名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经验丰富、辅导质量高的优秀创业导师,带动全省形成联动的创业导师网络,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6.百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重点培育百名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强、创新支撑作用显著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带动全省形成一批具备重大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引领我省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一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和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运用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创办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型企业的一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 7.百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构建百个由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相关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大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8.百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重点实现百项事关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掌握一批技术水平先进、权利状态稳定、市场预期收益高的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打造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优势地位提供有效支撑。 9.百家明星科技型小微企业。重点培育百家成长性好、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内外行业竞争力、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成为行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的明星科技型小微企业,带动全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发展壮大。 10.百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重点培育百个符合区域规划布局和资源特点、骨干企业带动性强、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骨干企业分工协作、技术和产品上中下游紧密衔接、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部分集群(基地)实现在创新成果研发及转化、专利授权量和规模效应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军水平,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