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本有命题的书:评《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权利保护研究》
我是一个不怎么习惯去精读一本书的人,不是不想去细细品读,而是每每翻开书页,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结构安排,便没有了精读的动力。不过偶尔碰到了一本好书,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思维,严谨细致的语言,逻辑严密的结构,便会去慢慢咀嚼一字一句,那会是一种享受,只是这种书多是一本故事书或是一本优美的文学书。当要去找一本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书,要去找一本用法律思维去描述如何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正情况的书时,发现这样的书,结构大同小异,都是先对这种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概述,分析概念、表现形式、危害,接着分析情况出现的原因,最后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恰恰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部分,大多数作者却是点到为止,未作深入剖析,总是使读者有种挫败感,一言以蔽之,就是无法找到一本书的命题。当我越来越有一种阅读疲劳时,直到发现了邹爱华所写的一本《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权利保护研究》,给人有眼前一亮之感,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本有命题的书。
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应有不少,因为我国当前的土地征收制度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学者在研究土地征收问题时,大多从中立角度来研究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对策,在文章的结构上也是落入了传统的普遍的结构模式,成为了一本著作式文章,而本书确是一本命题式文章。本书的命题就是“加强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权利保护要求土地征收权去商业化”。为了论证该命题,读者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作者在总体上采用了递进式的逻辑框架。首先作者分析了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需要保护的权利种类,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只有弄清楚了权利种类,才能知道保护的对象,也才能知道为何去商业化可以保护这些权利;解决了权利种类这个问题,作者接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被征收人权利内容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的制度在保护被征收人权利方面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既然存在着不足,那必定有原因,所以作者接着从理论上论证了当前被征收人的权利保护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征收权的商业化。到这里为止,作者的命题已经显现了,先前的论述正是此命题的铺垫和伏笔。既然找到了原因,那解决之道当然就是征收权的去商业化了,故作者紧接着从逻辑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征收权去商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让读者了解到征收权不仅应该去商业化,而且也能够实现去商业化。最后作者在借鉴国外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征收权去商业化后,被征收人权利保护应当采取的完善对策,到这里为止,作者的命题已被完整阐述了,所以文章也就到了终点。站在文章的终点,回看先前,便会发现作者那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围绕命题层层递进的结构体系,会让读者的阅读时跟随作者的思维一步步往下走,不走到终点,便有一种半途而废之感,因为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严密使整篇文章已浑然一体了,割裂了任何一部分便不再完整。
有学者认为论文有“皮囊”和“骨髓”之说,一篇好的论文应是一篇有“骨髓”的论文,无“骨髓”的论文,无论字数多少,涉猎范围有多广,也仅仅只是“皮囊”而已,这里的“骨髓”便是命题。邹爱华的这篇《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权利保护研究》以“征收权去商业化”为“骨髓”,值得广大读者细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