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删帖的法律问题分析
背景:据中国之声昨天报道,315这两天,有一种生意格外火爆,“删帖”,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的网上删帖生意又火爆起来了。
细心的网友可能都会发现,在使用QQ等聊天工具时不时会弹出这样一些信息:“负面消息删除”“专业删帖”等号称网络公关的服务。记者联系后了解到, 这种删帖服务涉及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什么新闻,论坛,网贴,博客等无所不及,而且全部明码标价。对方回应:“论坛的都可以,新闻需要验单。百度知道100、贴吧150、豆瓣700、天涯2300,小论坛小网站都可以,新浪新闻可以处理掉,网易新闻也可以处理掉,那就比较贵一点。
删帖人员告诉记者,随着难易程度删帖的价位也不一样,低的一两百,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随着3·15到来,不少企业对于删帖的需求量增加,也是造成价格水涨船高的主要原因。
新华网去年报道:湖北查获涉22省近2000人删帖大案。删一条帖子能挣上千元,一天可获利数万元,月收入轻松过十万元,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26岁余某从2011年开始帮人删帖,获利780多万元,买了奔驰车。从事删帖的不仅有大学生、教师、医生,还有公务员甚至警察。
问题1:“删帖”的利益链上都有谁?
解答: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角色的人:买的人、卖的人和中介。买的人主要有官员、企业和明星。对官员而言,担心对其不利的帖子影响升迁和仕途;对企业而言,担心在招投标或者承接政府工程的过程中被不利帖子所累;作为明星而言,担心有的帖子影响自己的形象。
上面是买的人,卖的人主要是有权删帖的人,因为每个网络公司的权限设置不同,所以能删帖的人的范围也不同。这些有权删帖的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达到牟利的目的。另外,也有一些黑客。不过随着网站安全技术的提高,黑客的空间越来越小。
另外就是中介,中介有的时候表现为QQ群,有的时候是淘宝店铺,有的时候存在层层转包,利益链很长。
问题2:打击有偿删帖,公国家有哪些法律法规?
解答:我国《刑法》规定了两个罪名与删帖行为有关系。针对卖的人,《刑法》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网络公司的有权限的人谋取私利,参与删帖的利益链条,就可能构成这个罪。
对于中介而言,我国规定了非法经营者。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已有所谓“公关公司”被以非法经营罪定罪论处。
问题3:有偿删帖协议有效吗?
解答:删帖协议因为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协议,所以无效,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问题4:尽管有法律法规,有打击专项行动,为何有偿删还禁而不止、依旧火爆?
解答:因为市场很大,而被查处的犯罪很少。也就是说,目前犯罪成本还是很低的。只有提高犯罪成本,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行为。
问题5:如何将“有偿删帖”关进法律笼子?
解答:首先,应该保证能够正常的删帖。对于违反《侵犯责任法》的规定,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的,网络公司应该反映更快,提供更快捷的通道保证个人提出的合理主张被接受,删除应该删除的帖子。
另外,目前法律主要是从刑事法律方面来规制这一问题的,缺少行政规范,对买方的规制很少,应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
对于购买网络删帖的官员、企业和明星,虽然他们不能构成犯罪,但是可以通过媒体曝光、行政处分(处罚)的方式进行处理。
(解答人:赵虎律师,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