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改进和不足
发布日期:2014-05-07    作者:110网律师
1、缩短工伤争议的程序,高效便民;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二十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同时明确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时限,取消行政复议前置程序。
  解析: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中的行政复议前置程序,缩短了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时间,如此一来,有利于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2、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的职业人群;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解读: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的职业人群,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在旧条例中的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的基础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优势,有利于保障职业人群的----工伤保险权益。对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问题,旧条例未明确规定,只规定另行出台办法。
3、加大工伤保险强制力度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三十一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解读:新版《条例》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从制度上遏制了部分用人单位恶意诉讼的企图。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还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拒不协助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加大了强制力度,更好地保护了职工的权益。
4、大幅度提高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待遇保障水平;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级别增加1~3个月职工本人工资。
 解析: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最高为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则将因工伤死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提高至按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发放,比原标准增加了2倍多。同时对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做了调整,将一至四级、五至六级和七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上调,增加了3个月、2个月和一个月的本人工资,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待遇保障水平。 但是,这一律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补助的做法,在提高欠发达地区标准的同时,也可能会拉低了发达地区的补助标准。
5、修改由工伤保险支付方式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三十条和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解读: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新版《条例》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金支付的规定,并且授权人社部会同财政、卫生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工伤预防费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办法,为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还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工伤职工的待遇标准,保证及时发放,减轻了参保用人单位的负担,提高了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6、进步明确工伤认定的范围
   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解读: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工伤保险条例2011全文规定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机动车事故扩大到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同时限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才能认定为工伤,对上下班途中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本人伤亡的,不纳入工伤的范围,这样规定有利于提示和引导职工群众注意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
7、劳动关系确认难未解决
   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前提。因种种原因,很多劳动者在申请工伤认定的时候,并不能提交劳动合同或完整的可以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这时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一般会出具劳动关系补正通知书,告知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来确认劳动关系。而这一过程是很漫长的。现实中,多数劳动者都要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和民事诉讼的两审程序才能最终确认劳动关系。许多劳动者就因不能忍受确认劳动关系的漫长程序,而没坚持到工伤认定程序就中途放弃,最终不得已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低额赔偿。而很多用人单位也通过各种“去劳动关系化”的手段,为劳动者获得劳动关系证据设置重重障碍,以阻碍劳动关系的确认。调查工伤事故是属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同样,调查核实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也是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责之所在。而新条例中没有规定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时,应一并调查核实劳动关系。这导致工伤劳动者劳动关系确认难未有效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将劳动关系与工伤事故一并列入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范围,以公权力弥补劳动者私力救济的不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工伤认定的难题。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