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借贷缘何多发 调查称赌博系重要原因
广东省东莞市拥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民间借贷市场活跃,并逐渐由传统的互助性民间借贷向营利性民间借贷转变。近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发布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分析报告指出,当事人风险意识淡漠、专业放贷队伍庞大、涉赌涉高利贷等问题突出,在呼吁完善立法、拓展融资渠道的同时,该院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法制宣传,增强人们对非法借贷危害性的认识。
租客假冒“包租婆”借款
《法制日报》记者从东莞市第三法院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2011年8月8日,杨某福向法院起诉称,刘某平在2011年6月14日向其借款7万元,约定1个月的还款期限和利息,但刘某平却逾期未还。
杨某福还向法院提供了一份刘某平的身份证复印件、房产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上载明刘某平为男性,汉族,住址是重庆市万州区某民族乡。
法院在通知被告刘某平应诉时,却发现刘某平是女性。根据刘某平提交的身份证,除了性别、民族、照片与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不一致外,其他包括身份证号码在内的身份信息都是相同的。
随后,法院组织杨某福与刘某平进行问话,根据刘某平的辨认,身份证照片上的男子可能是刘某平曾经的租客张某杰。2011年6月初,张某杰租住了刘某平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房屋,原来确定的租期是1年,但张某杰仅租用了20多天,在当月月底就搬走了。因为签订租赁合同的需要,刘某平向张某杰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房产证复印件。而根据杨某福的陈述,自称“刘某平”的男子在向其借款时,曾向其提供了一份权属人为“刘某平”的房产证和一份公证书,但经核实,房产证和公证书均是伪造的。
最后,东莞市第三法院以张某杰存在使用假冒的刘某平身份证、房产证、公证书诈骗杨某福7万元的嫌疑为由,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由于我国收紧银根的政策,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增大,有的企业主只好转向民间金融市场。有的中小企业借了大量的高利贷,最后被高额的利息压垮,企业主‘跑路’的现象不断出现。”东莞市第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东莞市塘厦镇的企业主廖某杰,其在2011年和2012年期间被他人起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3宗,诉讼标的额达578多万元;企业主李某东被起诉民间借贷16宗,诉讼标的额超过400万元。目前两人都已经“跑路”。
家庭主妇狂赌举债600万
法院调研发现,导致东莞民间借贷案件多发的另一个原因是涉赌。在地下赌场或澳门赌博负债,进而盲目借高利贷去赌博,此类恶性循环产生的民间借贷案件,近年来已不鲜见。
如东莞市塘厦镇的赵某梅,从2012年到2013年初,光在东莞市第三法院就被他人起诉了25宗民间借贷案件,总金额达670多万元。
法官调查发现,赵某梅只是一名家庭妇女,丈夫做生意,家庭条件较为优越。被问及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怎需借如此巨款,赵某梅表示其从2001年开始赌博,后来在别人的带领下到澳门去赌,其中一次就输了400多万元。多年来赵某梅深陷赌博不能自拔,为了赌钱常向亲戚朋友借钱。从2011年下半年起,赵某梅开始连赌几天几夜不睡觉,并四处向放高利贷的人借钱,到后来借了多少钱都不记得了。后因赵某梅无力偿还,借款人纷纷向法院申请执行。
东莞市第三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涉赌的情况往往是借款人一方的主张,除了常见的“借条”并无其他相应证据证实,再加上绝大多数涉赌的借款人都已经“跑路”,这些主张大多是借款人的配偶主张的,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不少难题,还容易造成“执行难”。
民间借贷案件受案数上升
据统计,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2日,东莞市第三法院累计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4464宗,其中2009年为704宗,2010年为706宗,2011年为817宗,2012年为1036宗,2013年已多达1201宗,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9年到2012年的4年间,东莞市第三法院审理的民间借贷案件的受案数、总标的金额数以及案件平均标的金额数分别上升了1.6倍、2.3倍和1.5倍。2013年截至目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立案标的金额已达9亿3千余万元。
该院调研发现,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缺席判决率高;涉案金额较大,呈逐年增长趋势;借贷主体及法律关系呈多样化、专业化发展。
东莞市第三法院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东莞民间资本的规模扩大,民间有融资实力和意愿的资金供给者越来越多,出现了专业的放贷人队伍,且贷款人的构成也由原来的单一本地人向本地人、外地人共存发展。民间借贷主体也不再限于自然人之间,还有公司、企业等组织的融资,涉外民间借贷行为也比较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