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收购股权意向等于要约吗
发布日期:2013-11-10    作者:110网律师
                                             收购股权意向等于要约

关键词:收购意向,要约,承诺
问题提出:一股东向另一股东承诺帮其落实股权受让方,是否等同于就股权 转让事宜达成一致?
案件名称:柯某诉魏某股权受让纠纷案①
法院观点:涉及股权转让,相关重要事项的意思表示应具体明确,否则不能 认定股权转让协议已达成。
案情简介
原告:柯某 被告:魏某
2004224日,被告魏某与案夕卜人曾某设立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2006214日,被告魏某与原告柯某签订《协议备忘录》,约定被告 和曾某(另有协议)各将人公司209^共计为200万元的股权转让给原告柯 某。原告受让后共计409^股权可在资金到账期满一年后进行转让,被告具有 优先受让权。
协议生效后,原告柯某于2006214日至200644日间四次共 支付190万元,并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06年底,因原告提出退股要求,原告与被告于20061222日签订
《股权转让意向备忘录》约定,人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并,被告同意并承诺于 2007214日前落实受让方,被告有优先受让权。并约定,原告股权转让 后,其股权本金200万元,分五期于2007210日起至2007425日 前付清。
协议签订后,因被告一直未落实股权受让方,故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 告受让股权,并支付200万元’股权受让款。
各方观点
原告柯某观点:被告承诺落实股权受让方,但至起诉之日止,仍未能落 实股权受让方。但其在《协议备忘录》中,表明了其受让股权并支付转让款 的意思表示。因此,其应受让原告股权并支付转让款。
被告魏某经合法传唤,并未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观点
一审法院:柯某与魏某签订的《协议备忘录》等法律文件中关于柯某受 让股权以及一年后出让股权等的意思表示清晰,证据充分,应予确认。
从柯某、魏某签订的上述协议及其他证据中分析,魏某并未承诺自己受 让柯某的股权;而且在柯某提出退股申请后,柯某、魏某签订了《股权转让 意向备忘录》,魏某也仅仅承诺落实受让方,4公司也未承诺受让股权或支付 股权转让款,故柯某要求八公司、魏某支付股权转让款等诉讼请求,不予支 持。
二审法院:魏某与柯某签订的《协议备忘录》及之后签订的《股权转让 意向备忘录》等证据中均没有体现由八公司或魏某受让柯某股权或支付股权 转让款的表述,且二审审理中,魏某亦否认同意受让柯某的股权。故维持原
判。
律师点评
本案主要涉及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一方股东向转让方表明其愿意落实转 股相关事宜的这一行为,是否就能直接对股权收购达成一致协议并承担相应 的权利义务。在本案中,魏某和柯某曾就股权转让事宜签订过《股权转让意 向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沁一审、二审法院为什么对柯某提出的“要求 
魏某受让股权,并支付200万元股杈受让款”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呢? ’
笔者认为,首先,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经由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关系, 表明了合同订立过程的完结。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规定,合同是当 事人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就意味着,成立一 份合同,其主体必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并达成合意。 签订合同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
在实践中,缔约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和协议书的形式达成合意,但在交易 过程中,缔约双方经常签订意向书、备忘录等文件。关于意向书与备忘录的 法律性质,一般而言,如果意向书、备忘录已具备合同的基本条款,双方没 有明确排除其约束力,且一方巳经履行了该意向书项下的部分义务,他方也 接受的,通常应认为意向书、备忘录的条款具有法律效力。此时的‘‘意向书、 备忘录”在性质上已经转化成正式合同,应与正式合同等同对待,并纳入合 同审查的范畴。
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 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根据《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约是希 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 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中所 指“内容具体明确”按《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 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 数量;〈4〕质量;^价款或报酬;⑶)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⑴违约 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合同和签订都需要具 备上述八项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 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 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 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 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因此,在合同中至 少应包括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约定。
在本案中,依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推理,收购股权的要约,应该是 具体而明确的,即对于收购股权的主体、转让的份额及其价款、支付方式及 
履行的期限等重要事项,都应该有明确的约定。而《备忘录》中,魏某只是 表示“帮助其落实受让方”,不论这种表述是否是承诺或保证,均不能代表收 购一方主体巳经具备确定性,更不能臆断魏某本人做出了收购的意思表示。 因此,既然没有收购主体,股权收购又从何而来?此外,魏某虽在《备忘录》 中规定享有所谓优先受让权,但并不表示他一定要行使该权利,并不代表认 购主体的确定,魏某在二审中明确表示不愿受让该股权的行为也就否认了其 认购主体资格。故柯某仅凭此《备忘录》向法院提起诉讼,在魏某没有到庭 辩护的情况下,官司也没有打赢。应该说在这一典型案例中,对于股权交易 行为的法律判断,对于实践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是值得所有交易方 深思的。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