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辩护要点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行为,不仅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国家和群众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阻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和发展,直接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因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它类似事故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因此在辩护中正确的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它类似的事故犯罪区分开来有重要意义。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要辩护要点:主体的认定
从刑法立法条款上,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六)》更加明确根据不同的事实情况区分各类事故罪。而把重大责任事故的主体工范围界定为从事生产、作业的一切人员。其只要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的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都构成本罪。
由此看来,本案的主体更倾向于从事生产作业的一线人员,但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一线人员处于公司企业的底层,对生产安全没有更多的主导权,更多的公司企业实际管理控制人的责任。这样理解不假,本罪倾向于一线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减轻实际管理控制人的责任。因为还有其它的罪名来认定公司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刑事责任。如强令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这些罪名的主体则更倾向于企业公司的实际管理控制人。应该说是刑法更具体细化了重大事故的责任承担方式。并不是刻意加重哪一方的责任。
二、 重大责任事故罪其中对于“安全管理规定”理解
《刑法修正案(六)》将“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修改为“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可以说是更加严格的限制了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认定安全生产规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1)国家颁布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2)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
(3)虽无明文规定,但反映生产、科研、设计、施工的安全操作客观规律和要求,在实践中为职工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操作习惯和惯例等。
法律条款虽然加重了行为人的责任,但笔者认定不能简单机械的理解“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更应该根据企业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该条款的含义,不能无故加重“劳动者”的责任。也就是说,因为现代企业生产的复杂化,做为普通劳动者不可能“无师自通”该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即便是通说中从宽解释了“安全管理规定”,但还是应认定企业完善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度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认定一线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 是在直接的生产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与生产作业无关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本罪。
构成本罪的前提是,工作人员在从事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两者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才能认定构成本罪。如果与生产作业无关的其它行为造成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那只能以其它罪名进行处罚。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否则,不构成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