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企业改制疑难问题
发布日期:2012-11-15    作者:蒋艳超律师
企业改制疑难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
简称《规定》)第七条规定,企业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原
企业,债权人以新设公司和原企业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主张债权的,新设公司应
当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关于此条的理解,有观点认
为,在改制企业作为出资人出资的情形下,出资企业享有价值形态的股权,债权人
完全可以通过执行债务企业股权的方式使债务得以清偿,不应追加新设公司为共同
被告,判令其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另有观点认为,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基于出资目的以其资产投资入股,该行为为合法出资行为。企
业对外投资后,原企业的资产价值并不减少,资本金也不发生变化,只是企业部分
财产改变了原有的形态,由实物性财产转变为价值性财产,以企业在新设公司中的
股权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在新设公司中的股权,与企业的其他财产一样,同为企业
的责任财产,均可以用于对外偿债,这符合法人财产制原则。第七条规定“企业以
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其适用的条件是该行为不是一种正常的出资行
为,而是属于一种掏空企业、假借改制之名,转移优质财产,甩掉企业自身的债务
的违法行为,且债务人企业存在逃废债务的主观故意。因此,在企业以其资产出资
入股后,如出资人发生偿债问题时,应通过执行出资企业在新设公司中的股权的方
式解决,而不应适用《规定》第七条。
  关于隐瞒和遗漏债务的处理。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出售时,出卖方隐瞒和遗
漏债务,构成对买受人的价格欺诈,若判令买受方对隐瞒和遗漏的债务承担清偿责
任,显然对买受方不公。但基于企业整体转让的基本法理,买受方承继出卖方的债
权债务,故买受方不对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因此,《规
定》第二十八条设定了公告程序,其目的在于基于公平原则,实现对债权人与买受
人的利益平衡。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过该债权,买受人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可
再行向出卖人追偿;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该债权,则买受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第二种观点认为,规定买受方承担民事清偿责任,在承担责任后可再行向出卖
人追偿的处理方式繁琐,增加了诉讼成本,不利于平衡保护各方利益。而且,在司
法实务中,出售方往往为零出售,实无资产可供追偿,买受方的追偿权无法真正实
现。由于在出卖方隐瞒、遗漏债务情形下,出卖方为最终责任主体,因此,在债权
人起诉买受方诉请判令其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时,应追加出卖方为当事人,一体解决
债权债务纠纷。
  企业改制中,改制企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置企业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
系、处理拖欠职工各项债务以及未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侵害职工利益,可否据此
主张改制无效以及原告的主体资格?第一种观点认为,该种情形下,应认定企业改
制的条件不成立,改制行为无效,应由职工直接向法院起诉诉请认定改制行为无
效。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
制工作的意见》第一条第九项的规定,改制企业未按照此规定妥善安置职工即进行
改制,其改制程序要件存在瑕疵,未达到改制条件,应认定改制行为无效。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机构或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机构,享有批准国有企业转让的权利,
故应由其提起确认改制企业无效之诉。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