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增值税——税收洼地效应
“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正在迅速蔓延。天津、重庆、江苏和深圳也正在积极申请试点中。这是地方政府的一种应急反应,上海的试点必然会形成税收洼地,使得市场资源配置向上海流动。
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说是这一轮税改中的头等大事,也是第一大税制改革,其改革难度相比近年其他税制改革大得多。
受上海的刺激,紧挨着上海的江苏已经感受到了威胁。企业在长三角寻找供应商,现在肯定会首选上海,上海能开出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但江苏只能开营业税发票,不能抵扣,这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不小的成本。
离上海最近的苏州税务官员从地方税收收入的角度分析,上海开出来的票在江苏能够抵扣,减少江苏的税收,但江苏开出的营业税票却不能在上海抵扣,不影响上海税收,怎么算都是江苏吃亏。为此,与笔者熟悉的苏州国税官员一过春节就前往上海学习。
营业税最大的弊端是重复征税。以建筑业为例,建筑业采购的生产材料几乎都与增值税有关,这部分增值税并没有抵扣掉,增加了不动产的成本,同时因为建筑业分工环节多,营业税在每一道都要收取,增加了重复征税严重的可能。如果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施“营改增”,将减轻多重征收的营业税。
上海正在努力延长税收洼地的存在。据悉,上海正在申请在金融服务业、电信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
王先生是苏州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在苏州经营十余年。2011年年中,他得知上海有可能试点“营改增”,于是他从10月就开始筹备将苏州公司迁至上海。“不只是税收优惠,这一政策肯定会增加上海的吸引力,这个行业就会有活力。”王先生说,现在他的公司由原来5%的营业税调整为缴纳6%的增值税,虽然税率增加了,但可以抵扣进项增值税了。直到去年12月初,王先生的上海公司才开始正式营业。当时,上海的税务部门和试点涉及的企业都在忙一件事儿——为营业税改增值税做好准备。“从公布到实施只有一个多月,不论企业还是税务部门,准备的时间太短了。”王先生说。
12月底的一天,王先生新成立的公司被税务部门通知,在规定的一天内前往税务局安装税控软件。通知强调,企业必须携带电脑主机前往。“以前企业都是自己安装税控软件,这次是税务部门亲自安装,区别很大”。
现在企业每开出一笔发票,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有进项发票也要通过连接电脑的扫描仪输入系统,让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掌握。
在王先生看来,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收规范度大大提高,规避税收的可操作空间也小了。“虽然都说营改增是一项减税政策,但对于一些企业税负可能会增加。”他说,自己的代理公司过去缴纳5%的营业税,现在要交6%的增值税,虽然现在可以抵扣进项成本,但一个代理公司不用车不用设备,能有多少进项抵扣呢。
不过,可喜的是公司在上海其业务量要比苏州大很多,王先生认为“营改增”使他们的企业因为能开出增值税发票而变得更有竞争力。
多位学者和研究机构表示,目前很难测算企业税负是增是减,因无法预测企业未来会有多少抵扣,但随着试点地区和行业的不断扩大,抵扣链条越来越完整,税负始终会降低。
比如一家生产型企业从一家咨询公司购买了100万的咨询服务,咨询公司给其开出了已包含营业税的发票,这家生产型企业是不能拿已经包含在服务费中的营业税额做抵扣的。这些营业税将作为企业成本计入该企业的产品价格中,消费者将承担这一税负。
但如果咨询行业营改增试点后,比如增值税税率为6%,那么咨询公司开具的106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生产型企业可以从其销售产品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产品价格也会因成本降低而有了降价空间。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中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制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可以说是第一大改革。中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加是全国总税收的42%,前者是中国第一大税种,后者是地方第一大税种。
而地方会如此积极试点,也是出乎意料的。在最早征集试点地区的时候,很多省市并不积极。“营改增”意味着地方第一大税种消失,被增值税替代,而增值税的75%归中央,如果“营改增”,必须同时进行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对增值税分成进行调整,即便无法同时改革,也要给地方一个说法。
正当这些地方等说法的时候,上海主动表示参与试点,损失自行承担。这是上海的高明之处。
如果不出意外,江苏迟至2013年起,也将开始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