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解读残疾人保障法:权益保障措施将更有力
发布日期:2012-01-08    作者:110网律师律师
解读残疾人保障法:权益保障措施将更有力
 
  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这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
  立法机关指出,这次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全面修订,是惠及全国八千多万残疾人的一件大事,对于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对即将举办的北京残奥会的大力支持。
  立法机关介绍,这次修订残疾人保障法,着力强化了残疾人权益的各项保障措施。
政治权利
制定有关法律和政策要听取残疾人意见
  修法背景:目前,我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对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政治权利的充分保障是实现其他各项权益的基础。
  新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康复权利
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修法背景:康复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的基础。经过不断努力,1988年至2006年,我国共有1300多万残疾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但我国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残疾人比例分别为35.61%、8.45%和7.31%,而对以上三项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72.78%、27.69%和38.56%。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康复服务投入不足,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依靠家庭。因支付不起治疗和康复费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残疾儿童被家庭遗弃。
  新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教育权利
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
  修法背景:目前,我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有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在6至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只有63.19%,大大低于96.3%的全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体比例。
  新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给予资助。
就业权利
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修法背景:2007年2月,国务院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尽管经过努力,我国目前已有297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但残疾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口中,城镇和农村在业比例分别只有38.7%和59%。
  新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文化权利
设立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修法背景:我国共有盲人1233万,超过世界盲人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在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是满足如此庞大的盲人群体的文化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之一。
  新法规定:在公共图书馆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社会保障权利
无劳动能力者政府供养
  修法背景:2006年,全国共有594万残疾人享受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但残疾人作为最困难的群体,生活状况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2005年人均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而当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城镇为11321元,农村为4631元,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683元贫困线。“一人致残、全家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残疾人的生存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新法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地方各级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无障碍权利
公共交通工具逐步达到无障碍要求
  修法背景: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的重要措施。无障碍环境不仅包括交通等物质环境,还包括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我国现行残疾人保障法只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未包括信息交流无障碍内容,对物质环境无障碍的规定也不全面,且只是倡导性的规定。
  由于无障碍立法滞后,我国的无障碍建设只能靠政策来推动,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公共交通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建的设施还存在不规范、不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的问题,已建无障碍设施管理急待加强。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较为薄弱,电信与网络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电影、电视节目没有普遍加配字幕,盲人、聋人不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参加中考、高考和诸多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
  全国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社会参与有中度以上障碍的比例高达49.8%。
  新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法制网北京4月24日讯
 
无障碍条例和康复条例已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法制网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郭晓宇 实习生李娜 记者今天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无障碍条例和康复条例已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从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强化了对残疾人权利的保障。有记者提出,这次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后,会不会出台相关细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马玉娥透露,国务院也制定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就业条例,而且已经把下一步制定无障碍条例和康复条例纳入了国务院立法计划。“残疾人保障法里有不少涉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或补贴’的规定条款,法律实施以后,我们会积极地跟有关部门协调,尽快出台这些方面的政策。”马玉娥说。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安置残疾人
  法制网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郭晓宇 实习生李娜 记者今天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各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先德表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
  孙先德说,如果不按照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根据残疾人条例和有关规定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残疾人保障金作为实行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根据残疾人条例和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征管。目前,各省基本依据当地政府令委托税务、社保等部门代征,资金缴入国库。
  孙先德说,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的保障金应缴的额度外,还要自欠缴之日起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上升为法律制度
  法制网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郭晓宇 实习生李娜 “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今天表示,这个法律制度的明确规定,将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产生更有力的保障。
  李援说,原来只是规定各单位要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项具体措施,这次提升为一项法律制度。
  李援说,这项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规定是:第一,对各单位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达不到比例的话,将按照国家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第二,对达到或者超过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行税收优惠。同时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第三,对残疾人在劳动就业中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作出规定,并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残疾人劳动”。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