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公司治理律师 -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进行科技创新和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六成和四成左右,在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近年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5%,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在此就业。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瓶颈制约
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承受着至少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二是市场秩序混乱;三是苛捐杂税太多,企业负担过重;四是一些经营者知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和国际竞争需要。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收资金以充实自己的力量,而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则成为其必然选择。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的情况很复杂,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小企业既需要有针对现金流的贷款,也需要有一些针对人的贷款,我们的金融机构必须有一些新的工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三,缺乏必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担保性放款是解决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正常运作。
第四,是有些金融部门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国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集中调控力度,贷款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企业,对基层行处分配的贷款规模较小,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级支行,基本上没有贷款权限。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活动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自身素质较差,符合贷款条件少,使他们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赖。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结构严重雷同,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前景,使金融部门不敢提供资金支持。有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也加剧了银行的恐贷心理。
加大政策性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均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1998年中央政府第一次明确要求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均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上海、北京等地成立了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基金,一些省市相继设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新基金;民间也自发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人民银行三番五次地重申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中小高科技企业设立的“二板市场” 也将要出台等等。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症结何在?
我们认为首先是体制上的原因,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贷款片面地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倾斜,加上过分严格地控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是导致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缺少融资渠道的根本所在。
其次,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注重资本积累,其简陋的条件和太低的信誉,令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望而却步。
第三,是银行经营理念存在误区,贷款给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10亿和贷款1000万,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而有可能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
另外,就是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大多是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而更多非高科技企业依然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风险投资的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将得到有效缓解,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将难以改变。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解决融资难的出路又在哪里呢?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我们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比如在各级政府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可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再依据当地的条件及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重点,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