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程度及对违约责任的影响
过错程度及对责任的影响
过错一般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所谓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指当事人明知自己违反合同后会发生有损于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是最严重的过错。过失,则是指当事人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到自己违反合同可能会发生有损于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有损于对方利益的结果。换言之,债务人未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以至于发生了违约后果。
一般情况下,根据债的性质、利益关系及认定责任的需要而将过失分为如下二种:
(1)重大过失。重大过失是指完全不注意,或是缺乏技术或注意达到惊人的程度。如果一个行为极明显的不合法并有损于他人,即使一个疏忽之人也能加以避免,行为人连这种注意也没有尽到,就是构成重大过失。
(2)轻过失。轻过失又称为一般过失,是相对于重大过失而言的。有些学者将轻过失分为抽象轻过失和具体轻过失。抽象轻过失,是指欠缺某种法律上的注意。此种注意称为“交易上必要的注意”或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如果按照一个普通人依一般交易观念所应尽的注意,或按照一个善良管理人应有的注意标准衡量,债务人确已尽到了注意义务,则没有过失,否则即为有抽象的轻过失。具体轻过失,是指欠缺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的注意。一般说来,一个合理的、普通的债务人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总是比处理别人的事务更为谨慎、小心。所以,在某些交易中,法律要求当事人应具有比“交易上必要的注意”或“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更高的注意义务,这就是与处理自己的事务一样的注意。如果债务人未尽到此种注意义务,则具有轻过失。许多大陆法国家以债务人对抽象的轻过失负责为原则。但在例外的情况下,要求债务人应对具体轻过失负责。
违约方的过错程度在处理合同纠纷、确定违约方承担的责任大小时,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根据交易利益来确定违约方(债务人)应负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合同的履行仅对债权人有利益而对债务人无利益,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仅就故意和重大过失负责,对于轻过失不承担责任。但受让人、事务管理人、监护人及财产管理人虽于自己无利益,亦应对轻过失负责。
(2)如果合同履行不仅对债权人有利,而且对债务人也有利,或者仅对债务人一方有利,债务人应就其故意和一切过失造成的合同不履行的后果承担责任。
(3)在例外情况下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欺诈行为本身表明当事人具有严重的过错,因此应当依法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责任。
(4)损害赔偿时是否减轻责任。对于故意和重大过失违约行为,不得减轻违约方的赔偿责任。而在违约当事人有轻过失责任时,可以相应减轻其赔偿额。其中,对于故意造成损害,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合同管理机关还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已不属于合同责任)。
(5)对违约金的调整。实践中,处理合同纠纷时,轻过失违约的,可以相应减少违约者承担的违约金数额。
(6)责任免除。由于故意和重大过失违约行为人表现了对合同义务和他人利益的漠视态度,因此法律规定对故意和重大过失违约责任不得通过免责条款加以免除。这对于维护合同效力、保障交易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过错程度影响责任范围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体现。“影响”意味着过错程度只能在某些情况下作为考虑损害赔偿数额和其他责任的参考因素,而不能作为决定责任范围的唯一依据。
过错程度对违约责任的影响,在双方都违约的情况下表现得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