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把握好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发布日期:2011-04-2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内容提要】
廉政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鲜活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广泛传播。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逐步形成廉荣贪耻的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从根本上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深远和现实意义。
【正 文】
在人民法院队伍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目前,从法院队伍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腐败现象来看,是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高度重视的。因此,在新形势下,在法院队伍中抓好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提高司法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把握好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开展以党的廉政理论为指导的廉政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廉政理论,是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是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的廉政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反腐倡廉理论,让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反腐倡廉的信心,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使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是加强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出发点的廉政文化教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决定的,是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全体党员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牢牢铭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切实解决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抓住反腐倡廉的核心问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正确行使手中的审判权力,自觉抵制各种各样的腐蚀和诱惑。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针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是加强以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教育。今天倡导艰苦奋斗绝非反对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要使全体党员干部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对事业的苦干实干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使全体党员干部保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思想上艰苦,要坚持多学习、多思考;工作上艰苦,要少说多做、务实;生活上艰苦,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作风上艰苦,要深入实际,细致、谨慎。自觉树立良好形象,自觉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法的考验。
二、开展以传统文化精华为借鉴的廉政文化建设
凡是进步的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必然与时代精神相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想精神,对于我们加强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确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要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并赋予她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应学习借鉴传统廉政文化对为政者的要求。古人对执政者的自身素养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为政以德”就是对为官者提出的首要素养。在“清正为官”方面提出了“节俭用、戒骄奢”,廉洁为官。人民法官在学习借鉴中要自觉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注重品行修养,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质,淡泊名利,“俭以养德”,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信仰至上。
其次,应学习借鉴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如古代“廉政为本”的思想就包括了“贪为祸根”的观点。王夫之提出,为官执政,应当清廉、谨慎、勤奋,而清廉是最根本的。作为法官不仅要廉洁克己,而且要执法公平等。在审判工作中,要始终追求“公”字当先,“正”字为本,只有操守自持才有感染力。
三、开展以筑牢思想防线为重点的廉政文化建设
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力求达到良效,引导广大法官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突出教育重点。廉政文化虽然不是纪律约束,但它是意识形态的约束,能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养成。因此,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开展经常性的法官廉政文化教育。要时常开展学廉、述廉、考廉、督廉为主要内容的“四廉”教育活动,组织法官听取反腐倡廉报告,开展“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和“从我做起,对我监督”等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理。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教育、感染、激励作用,丰富党员干部、法官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
二是拓宽教育领域。不仅把廉政宣传教育在法院队伍中开展,而且把教育延伸到社区、家庭。加强舆论宣传教育,要舍得在宣传教育上花本钱,大力宣传我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方针政策和重大成果,坚持正面典型引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设立监督箱和投诉电话,从社会各界中聘请党风联络员和特邀监督员参与教育和监督,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党风廉政建设网络;定期组织观看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片,教育干警家属当好廉内助,共筑廉政防线。
三是丰富教育形式。突出廉政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导向功能,力求达到廉政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学习制度,掌握制度,让党员干部、法官能深层地了解制度、熟悉制度,从而明确工作职责,并自觉用之规范自己的言行;组织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经常开展反腐倡廉的演讲会,使法官人人在演讲中受熏陶。创作和演唱主题鲜明,节奏明快的反腐倡廉歌曲,大家也能在悠扬的歌声中得到教育。举办党内法规知识问答活动等,使宣教活动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廉政书画摄影展来传播廉政思想文化;建立法院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举办廉政教育培训班,使人人接受警示教育。从此洁身自好,保持清廉公正的形象,决不做为一己之利而徇私枉法的事情。
四、开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前提的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鲜活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广泛传播。然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性化,温馨和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旦被人所接受,将产生根本、长期和广泛的作用。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体现人性化,体现温馨和谐。廉政文化应借助文化这一载体,将廉政以温馨和谐、清风拂面的形式,以符合法官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形式,传输给广大的法官,让他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其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等,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渠道影响着法官,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廉政文化的熏陶,并用这种文化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应抓好三个重点:
首先,以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精神为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其次,以倡导诚信友爱,健康向上的精神为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讲究司法文明,树立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和谐创业提供平台,促进各项审判事业有更新的发展。第三,以倡导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为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法院队伍中形成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廉为美的良好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如果腐败滋生蔓延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没有廉洁诚信的社会气氛,社会不会和谐。所以,让广大法官,让所有的人们普遍受到廉政思想文化的熏陶,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根本上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