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发布日期:2010-03-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1月11日,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全面部署2010年反腐倡廉的工作安排。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必须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既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又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中央的精心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的决心”。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未来工作仍复杂繁重、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中国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一个干部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最终会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有些干部不满意,也主要是对他们的德不满意。
要认真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从严治党的要求,也妥善回应了社会各方面关切,相关部门也在逐步落实一些具体的抓手。如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行为;落实领导干部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到国(境)外定居等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严禁发生与公共利益冲突的行为;治理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建房、在风景名胜或公园区建房等问题,纠正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发放住房补贴、多占住房、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住房或以劣换优、以借为名占用住房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自2008年中国“网络监督年”以来,中国网民见证了网络监督的强大威力。一起起网络监督事件在网场、官场引起一次次强烈震动,一个个“问题官员”经不起网络监督,或被问罪,或被去职。网络监督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和重视,有关部门应对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有识之士由此认识到:网络监督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监督则是万万不能的。网络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为反对腐败、调节社会、构建和谐提供一种新的动力机制。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开发反腐败的动力资源。依靠群众反腐败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拒腐防变机制,网络舆论监督无疑为这一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网络舆论等网络监督形式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当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十分重要。若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先富起来就感到心理失衡,就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吃亏了,总想着攀比仿效,总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样想问题、干事情势必走到邪路上去。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往往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的对象,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你手中的权力换取更多的回报。陈绍基、王华元等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身边都有一些所谓可靠、大方的朋友,他们从过年过节收受这些朋友的红包,到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这些朋友办事,自己从中捞好处,一步一步陷入犯罪的泥潭。
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监督除了网民互动、网网互动,还需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在推动舆论形成,包括事件解决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和评论仍然显得非常重要。纵观以往网络监督重大事件,几乎所有的网络事件的解决,都是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合力的结果。不能以网络监督而否定传统媒体监督,两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舆论监督更加有效有力,更加丰富多彩,让网络监督使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纵然需要网络监督等外部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人格历练。通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李少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