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控制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必将对企业的依法、规范经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小企业作为一种重要且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必须了解市场规则,运用市场规则,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否则,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企业发展过程中隐藏于机会背后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关键性的要求。本文试对中小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进而对中小企业提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投入现状及法律风险概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日常法律事务开展情况整体上不容乐观,中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更是严重不足。据统计:美国企业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管理费用占全企业收入的1%,而中国企业实际投入只有0.02%,两者相差50倍。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预防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高。随着中国入世时间的推移,中国企业受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影响,面临的法律风险还将增加。专家预言:在随后的几年内会有更多的企业因法律风险遭受严重的损失。
企业建立法律风险机制,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风险。专家学者对法律风险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存在于各种企业风险中,不是孤立的一种企业风险。在形成原因上看,具有多样性,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两类:直接的法律风险,指法律因数导致的、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各类企业风险。例如:企业决策判断时缺乏法律专业支持而导致的决策风险、企业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人法律意识等欠缺而导致的管理风险、立法调整而导致的非经营风险。间接的法律风险,指非法律因素的各类企业风险发生后,最后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法律后果。例如:财务风险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后给股东带来的企业清算责任、企业决策在实施中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民事赔偿以及法律纠纷等。
二、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表现形式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来自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还相当欠缺。在诸多的企业法律风险中,常见的法律风险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 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是指有一定生产要素所构成,具有独立财产,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合法设立、规范经营。
(二) 企业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是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合同是由各合同相对方订立、履行的,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就会有人利用合同,将合同中的漏洞变成危险的陷阱。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三) 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并购涉及公司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法律部门,操作程序复杂,产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经常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又难以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的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经营所需资金,这就必然形成法律风险。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少部分中小企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 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四)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障,是中小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这些人跳槽时往往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带走。对于广告企业、展览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商业秘密的泄漏或丢失,往往会对一个企业造成致命影响。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形成足够的保护机制和实际投入。事实上,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比遭受侵权之后再索赔更为有效。
(五)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待遇直至员工离职这一整个流程中,都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常见的有:招聘过程中招聘广告任意许诺、滥发求职申请表、面试过程中没有保障劳动者知情权、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缺少相应证据、劳动合同中英文文本不一致、背景调查不完整或未履行、体检未履行、滥用试用期权利、薪酬管理不规范等。人力资源管理不善,除了可能导致劳动争议及遭受劳动部门的行政处罚外,还将导致员工流失、企业失去人才支撑等重大损失。
(六) 企业公共关系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公共关系是企业运营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公众对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员工对性别歧视、工作时间、工作场所、薪酬结构等法律和规定的关注以及媒体的严格审视,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在经营中的责任更大。企业处理公共关系问题时,除坚持公平、公正的解决原则以外,还应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并使该法律意识贯穿公共关系处理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一个和谐、有利的公共关系环境。
(七) 企业涉及诉讼、仲裁的法律风险
如果企业必须参与一场官司,就应当了解相关司法程序在程序与实体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诉讼或仲裁处理技巧,以保证自己不受对手的误导或限于诉讼之累。这样才能更胸有成竹的面对法律事件,防止企业因为不熟悉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诉讼或仲裁规则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控制的主要途径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前一部分中列举了企业在设立、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法律风险表现形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任何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风险。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风险法律防范控制意识。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企业防范控制法律风险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同时培养员工的法制观念。企业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是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是由经营者直接掌控。如果企业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那么在决策时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结果是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企业经营决策制定后,企业员工是执行者,员工的执行力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培养员工的法制观念十分必要。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具有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或避免法律风险。
(二)完善以合同管理、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管理、授权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较多的是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等企业行为。在合同行为中涵盖许多法律问题,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对企业合同行为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关键工作。企业在商事活动中遇到需要授权的情况,应明确授权的范围、权限、时间、超越授权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同时,对于企业规章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抓住防范和控制重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比如生产型企业与销售型企业,在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中,前者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与保护等,后者更加注重合同管理、客户资料的保密和销售网络的完善等。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会避重就轻,造成顾此失彼。
(四)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五)健全劳动人事制度。随着劳动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职工法律意识的提高及人才流动的增多等因素,对企业劳动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小企业中比较常见的相关问题是: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规范;不按照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没有建立保密制度等。个别企业认为签订劳动合同是对企业的制约,就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实,企业应当意识到,签订劳动合同也是对企业的保护。只要用工事实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发劳资生争议,仍然按照劳动法处理。但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丧失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保护企业利益、对劳动者约定义务的机会,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六)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等社会资源。对于一个现代企业而言,要有效防范运营中的法律风险,自身必须拥有精通法律、财务、运营的管理人才。另外,企业内部法务、财务、审计等专业职能部门的人员,其职能、权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这决定了他们有时难以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此情况下,企业就需要通过聘请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以独立机构的公正眼光来发现、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应当认识到: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其运营中法律风险都客观存在;企业应当具有足够的法律风险意识,在经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必要措施的防范、控制企业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