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建议规范行政程序权利
发布日期:2009-11-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行政程序权利是指为制约行政主体的权力,保障相对方权利的实现,在行政程序中为相对方设定的权利。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相对方享有的行政程序权利主要散见于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部门法中,具体有申诉权、控告权、建议权、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委托代理权、申请复议权、知情权等等。然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却时常发现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公然漠视相对方程序权利,侵害相对方的程序权利,而相对方则维权意识淡薄,对自己应享有的程序权利知之甚少,最终导致行政诉讼甚至国家赔偿的发生。

    纠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关于行政程序权利的规范缺乏系统性,过于笼统、零散。

    2、重实体权利轻程序权利,体现为重结果而轻过程,致使行政主体程序违法行为时常发生。

    3、缺乏参与机制,实践中表现为行政机关的主导地位,相对方处于客体地位,使得行政决定很难为相对方信服,从而引发大量不必要讼争,这也是行政决策缺少科学民主的体现。

    4、缺乏程序权利的保障,即很少有规定行政主体侵犯相对方程序权利的法律责任,程序权利屡遭侵犯相对方也束手无策。

    为此,笔者建议应当尽快规范行政程序权利。

    首先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设专章统一规定程序权利,并在各具体行政程序中进一步细化,在立法上明确程序权利。

    其次通过法治提升对程序权利保障的认识。法治的基本内容是制约权力,保障权利。通过“普法”将法治的基本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渠道输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成为其法律意识的内核,从根本上逐渐消除“官本位”“重实体轻程序”的主导思想;并晓喻社会民众,提高公民的权利主体意识。

    最后,通过救济保障相对方的程序权利。通过法律规定相对方程序权利,使之在遭到侵犯时,享有直接救济权。这里讲的“救济”是一种事前救济,主要指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对遭到侵犯的程序权利之救济,即相对方不仅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不服时,依法可对其提起复议、诉讼和赔偿;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过程中对违反程序权利的违法行为,相对方亦可享有同样权利。并具体规定当行政主体侵犯相对方程序权利时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比如,对违反程序权利严重的行政主体由有权机关将其行为曝光,对内部直接或者具体有责任之公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等。通过建立责任制,可对行政主体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使程序权利落到实处,更好的保障相对方权益的同时,可对行政权力产生较好约束,尽可能避免复议程序、诉讼程序以及国家赔偿的发生,从而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张改丽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