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痞子运动”:一种法的社会学方法?
发布日期:2009-07-21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强调法学的社会学研究,无论如何也不过分,尤其是在中国。
  但社会学研究本身一直缺少方法。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手段,但调查作为一种方法仍然需要方法。在中国,情况更加特殊。如果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其增长率都不太可信,其他的数据就可能更成问题。
  另外,从概念上看,社会学研究?除非人在社会之外,研究就是可疑的。(研究一个东西就是把这个东西当作与主体相对立的对象。)早期的人类学倾向于对野蛮部落作考察研究,其目的是要保存“文化种”,如果仅是出于要对“野蛮文化”有所了解,则大可请一些“野蛮文化人”进入文明社会讲解即可。但这一方法之所以不可行,绝不是因为“野蛮文化人”讲不清楚他们自己的文化,而是他们不能用我们的(西方的)语言讲解好让我们听懂。
  社会学研究在文化层面上与此相似。比如,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通过译介工作,或请西方专家学者讲解即可;但西方要了解我们的文化(指没有被西方同化那部分),就得做人类学的调查研究了。因此,在文化层面上,强调社会学研究其实是要作其他文化的代言人。费孝通的声望之所以高,就是因为他的声望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当然,费孝通的著述也有利于中国人理解自己的文化,但那一定是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理解的。
  这一点,于法文化不例外(在此声明无法的本土化或西方化的价值倾向)。也许我们应该作本土文化的考察研究,但那是不是像人类学那样,仅仅是在作“文化种”的记录,因而预示着这种文化的消亡?
  但无论如何,在问题的层面上,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不过,至少可以肯定对于法律而言,问题与文化常常是纠缠不清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的法律出问题多半是因为文化的缘故。(千万不要归罪于制度,因为法律就是制度。)原因或许在于,法律虽是一种应该,但这种来自异域文化的应该并不自动注入本土文化中。
  因此,即便法学的社会考察仅落脚于问题,但不可避免会涉及文化。(问题的解决更是如此,因为法学的社会考察与其他社会学考察不一样,不能动不动就诉诸制度。)当然,如果仅是将问题集中于具体的法律制度的运作的效用或功用,则答案必定是:都是合理的!因为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文化的和制度的),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会使效用或功用最大(除非你假定相关人都是傻子。但中国人的聪明人人皆知)。
  如果问题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联系在一起,那么法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无论是在问题的层面上,还是在文化的层面上,一个可取的方法是向文学学习:强调体验。文学中,有“痞子”王朔放弃既定的“崇高”,身体力行于文学,只可惜还未成为一场运动。不敢轻言王朔小说的是非,但它们对现实揭示的程度及流行程度倒是值得法学仿效的。法学中是不是也应该有一场“痞子运动”,让我们的法学学者从“应该”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去体验“活法”?
  如果王朔领导的“痞子运动”不足为信,那另一个人领导的“痞子运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分析的农民运动),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学习。“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在这一点上,肯定是正确的。
  社会学在欧陆盛行的程度胜于英美,其中不乏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成文法相对于普通法,差不多是“学者法”;在普通法中,法学家有法官和律师的来源,象牙塔中的法学家就相形见绌了。
  我们国家虽没有普通法国家的优势,但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传统。因此,强调社会学方法的法学家们,在法学的社会学方法不实际或尚无现实可能的情况下,不妨潜入实践,作一个身体力行的法官或律师,发起一场“痞子运动”,以推动中国法律和法学的发展。之所以是“痞子运动”(请不要反感),不是说我们的法官和律师是痞子,(他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尚待社会学研究。但如果研究者不身体力行,很难研究清楚。)而是说我们的学者在身体力行之后做学问时,应该有勇气像痞子一样诚实。
  当然,学者们能否走出象牙塔,身体力行于“痞子运动”,其实还是一个制度问题。但至少,强调社会学方法的法学家们,能在此制度问题上进行一场“痞子运动”(因为他们就在体验中)。只可惜连这一场运动都尚未萌芽,或许是无意识还是因为我们的法学家太“崇高”了? 
  
亚北

2002年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