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官员成腐败高危人群,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因为这说明腐败的“高危人群点”,已经开始由过去的高官腐败向年轻官员腐败转移,腐败人群的结构和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轻官员成腐败高危人群,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既腐蚀了大批年轻干部,削弱了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又加大了我们预防和反腐败的成本。
那么,该如何预防年轻官员的腐败?笔者以为,首先是要常打“预防针”。年轻官员,一般年轻气盛,好冲动,不谨慎,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经验欠缺,尤其是对腐败的种种迹象往往分辨不清,导致产生思想松懈。再加上自身的自制力、约束力欠缺,此时,就很容易掉进腐败的陷阱。对年轻官员常打预防腐败的预防针,目的就是要告诫年轻官员,腐败不可为。
二是要常上“廉政课”。除了党风廉政教育,关键是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评议,让群众来给年轻官员上“廉政课”。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力量。对于年轻官员,绝不能让他们游离于群众的监督评议之外,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经常让群众来给其上廉政课、打廉政分,让年轻官员感到背后有群众一双雪亮的眼睛而不敢胆大妄为。
三是要常算“问题账”。腐败行为无非就是为了贪财,而贪财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权钱交易上。权力与金钱交易虽然属于官员的“秘密工作”,但是在官员的决策、操作、实施等过程中,还是能够发现财务、账目等一些蛛丝马迹的。“魔鬼就存在于细节之中”。而常算“问题账”,就是要抓住各个细节,加强审计,加强财务制度检查,加强对违反常规事例的追问,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查处,以此防止年轻官员在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唐卫毅)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