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河南、湖北等地50名高考落榜生受骗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检察日报消息:被骗金额达647万余元假招生内幕被层层揭开
   《录取通知书》和学费收据上明明盖着大红的某大学印章;入学后明明被安排住进了学生公寓;校方明明发给了他们各科教材、学生证、入户证、听课证、借书证、饭卡……可50名新生和他们的家长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两个骗子精心安排的一场招生骗局!
   湖北省两名高校职员利用高考落榜生急于求学的心理,精心设置骗人的陷阱,骗得河南、湖北等地50名落榜考生647万余元。6月2日,武汉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备受关注的“招生”诈骗案。 
   安排50名“插班生”露出破绽
   2004年2月26日,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接到当地某大学报案称:2003年9月下旬,武汉另一所大学网络学院职员陈新,介绍一名自称是荆门某大学工作人员的王茂林与本校文学院职工李某认识,要求李给几十名“网络插班生”安排住宿,李遂通过熟人关系先后将这批人安排住进了该校学生公寓。该校图书馆职工康某也应陈新的要求为这些学生办理了校图书馆的借书证。此后,王又要求李、康二人分别联系该校法学院等院系安排学生插班听课,被法学院领导发现破绽而及时报告给校领导。院方怀疑这背后可能藏着招生骗局,请警方介入侦查,于是一场假招生的内幕被层层揭开。
   苦心“招生”原为偿还赌债
   2003年,因染上赌博恶习而感到手头拮据的陈新,在赌场结识了湖北荆门某大学专搞招生工作的王茂林(在逃),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搞钱还赌债”。“我手上有全国各地高考落榜生名册,何不把它利用上呢?”王茂林的提议立即得到陈新的赞同。于是,他们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自主招生”。 
   为了这场“招生”,陈新和王茂林煞费心机,他们招来专门人员住进了高级宾馆,“有条不紊”地按分工“工作”起来:王负责招揽生源,陈负责将学生安排进学校读书、住宿。随后,他们伪造了某大学的印章及《录取通知书》等,联系那些家庭条件好、想上名牌大学的落榜学生,以可以搞到自主招生指标的名义哄骗这些学生及其家长,让他们开来“特长证明”,承诺可以以“特长生”的名义正式录取他们。当然,每人要交5万元的“标准收费”。
   2004年2月,他们“招”来的这批“特长生”有近50人集中到校报到,他们大多要求到法学院深造。陈新即联系李某,向法学院领导谎称这些学生都是网络学院校外站点的学生,于是开了一个成教性质的班。
   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骗取50名学生家长647万元。陈将分得的140余万元赃款中的大部分投进了赌场。 
   骗子早已想好了退路
   难道陈新、王茂林就没想到搞假招生迟早会暴露?据陈新事后交代,他们其实早就想好了退路,“我们料定这些学生与正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肯定过不了关,然后我们再以此为托词对家长解释说,因为学生成绩太差、考试不过关,所以拿不到正规本科文凭,再趁他们很着急时顺水推舟向他们提出将这批学生安置到网络学院,重新注册为网络学院的学籍,让他们在网络学院‘自生自灭’,这样我们就不用承担责任。”“考虑到家长们不会一次将学费给足,我们就一步一步拖着家长按我们的计划来,一步步将他们的钱哄骗到手。”
   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2004年2月下旬,一些学生因只能听大课不能听小课而对授课老师提出质疑时,不明真相的授课老师便直言相告他们不是正规生。这时,学生们蒙了。 
   轻信是上当受骗的祸根
   其实,这50名受骗学生的家长与陈新、王茂林连面都没见过,是那些好心的中间人、关系人听说“神通广大”的王茂林有“自主招生”的指标,帮忙代办的。
   据一位中间人向警方证实,2003年11月下旬,王茂林对他说武汉一所大学的李院长有权决定招特长生,有几十个指标。他本不相信有这事儿,但在王的房间里,他见到了李院长(实为该校文学院职工李某),并看到10多本录取通知书,他便相信了。他先后给陈新和王茂林提供了23名生源,共交给其现金311万元。
   2004年2月24日,陈新发现罪行败露,携20万元赃款逃之夭夭,同年3月11日在广州落网。据悉,警方现已追回赃款38.6万余元,并组织追捕畏罪潜逃的王茂林,警方吁请知情者积极举报。
   办理此案的检察官同时提醒人们:高考择校应到权威部门组织的“招生赶集会”;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务必上网查询或与校方核实。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