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更需要信用“反查询”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不仅到银行贷款要看信用记录,今后,我们找工作也可能要出示信用报告了。日前,深圳一公司推出了我国首份针对职业招聘的个人信用报告,包含户籍、教育等7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个人的高等教育信息和职业变动等类型信息为其独有。
被形象地称之为“韦伯的印章”的个人信用报告,在国外应用得非常普遍。对我们来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与深入,信用也必将覆盖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领域。职业版个人信用报告的应运而生,就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一趋势,比如,假文凭一度泛滥,甚至有人用假身份证求职,盗窃公司钱财后便不辞而别,上述信用报告当可有效过滤此类现象,将形形色色的南郭先生打回原形。
但是,这样的新鲜事物也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如个人征信的底线在哪里,怎样保证求职者隐私不被侵犯等等,就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与此相比,笔者认为更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信用报告本身的准确性?
比如,信用报告里有职业变动方面的信息,用于了解求职者以前工作单位的情况。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天的“单位”与以前的“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往往铁板一块,而前者不过是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工作平台,这样的变更往往并不像交易流水账一样有据可查,除了向当事人采信外,又如何大海捞针似地去寻找其蛛丝马迹?
当然,笔者如此强调其准确性,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信用是对等的,是双方流动的,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据悉,该公司不久后还将推出企业信用报告,供求职者“反查询”。
“反查询”更值得我们期待。事实上,即使没有个人职业信用报告,在数字化生存的状态下,求职者面对用人单位也几乎是“透明”的,如我们早就有了学历网上查询系统,此外如户籍信息、社保信息、银行信用信息等都不难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是,对于自己将要迈进的那家公司,除了通过有限的公司宣传资料之外,我们又从哪里了解、接近它更多的真相呢?相对个体而言,公司是一架构造相当复杂的机器,我们能看到它的外壳,但我们能轻易发现它的内部结构吗?不少求职者就是为某些骗子公司堂皇的外表所蒙蔽的。
企业信用报告无疑有助于平衡这种信息不对称,避免求职者误入某些招工陷阱,算得上是一种信息“救济”。但是,要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以及有没有恶意拖欠工资等不良记录,其难度比起了解个人信用来说,简直不在一个重量级,它必得建立在企业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公开与透明之上,建立在公共管理进一步的效率提升之上。当企业感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信用压力时,当它们也被要求向求职者亮出那个“韦伯的印章”时,在滋生不良企图时就不得不留点神了,犹如大浪淘沙,我们的求职环境将由此变得更加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