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保险业秣马厉兵迎入世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最新统计显示,迄今已有25家外资保险公司的30多个经营机构在中国市场这块最大的“热土”上安营扎寨,其数量甚至超过中资保险公司;而更多的外来者,则在排队等候wto的“发令枪”。面对纷至沓来的挑战,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最快、力度最大的领域,保险业无论从监管理念还是到市场运营方式发生的转变和准备都在加快。
正如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其他行业,陈旧的法规束缚着保险业新生力量的发展。近两年保险的发展变化总让人眼前一亮:小至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投资连接、分红保险等热销市场的新产品,大到多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接连“联姻”国际巨头扩充资本金、申请国内上市等,从产品结构到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业显而易见地加速了市场化转型,而面对种种不适应新情况的“制肘”,打破旧有藩篱,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由下而上的呼声日前得到了回应。保监会负责人指出,随着加入wto的临近,保监会作为主管商业保险的政府机构,受到的约束最多,挑战最大,影响也更直接,监管者正在认真学习wto有关规则,出台各种应对措施。其中,首先将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清理与wto基本原则和对外承诺不相符的法律和规章,对一些现有法规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把修改《保险法》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与《保险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如《保险投资管理条例》、《再保险管理规定》等,为保险公司依法经营、保险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创造条件。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以《保险投资管理条例》为例,新法规的出台无疑将在开拓投资渠道、提升保险资金运营理念等方面推出新举措,为久盼“突破”的国内保险公司插上翅膀。
有关报告曾提及几个令人担忧的数据:尽管外资保险目前在华总资产尚不足50亿元人民币,但一家中等规模的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即超过1000亿美元,而我国整个保险业总资产加起来不过3374亿元人民币。随着德国安联、格宁、瑞士苏黎士、英国商联、全美人寿、法国国家人寿等又一批世界级“大腕”的进入,如何尽快扩充资本实力、转变治理结构和经营方式等问题再次摆在中国保险业面前等待破解。
从已披露的计划观察,尽管硝烟未起,但我国保险业转轨进程明显提速。监管部门承认,目前中资保险公司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同发达国家公司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对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监管者将积极推动其体制改革,通过参股、合资和规范上市等多种形式,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与制约机制;对中资股份制保险公司,鼓励他们吸收外资、民营和上市公司参股,以增加资本和偿付能力,强化治理结构,促进机制转换。监管者显然重视证券市场的作用,他们一再强调,鼓励保险公司规范上市;此外,还将放宽对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机构审批,促使其加快建立业务网点,以增加市场份额;对区域性保险公司,他们以往受到的经营地域的限制即将被取消,符合条件的公司有望被允许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
市场运营方式的转变源于监管思维的转型。在wto可能带来的全新挑战面前,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今后保险监管的职责是“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也管不好的放开让市场去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中国保险业的后起之路难免会有坎坷,但机会毕竟属于有准备者。(中证网记者丁韬200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