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节日用卡谨防 短信诈骗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银行卡作为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工具,一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随着应用范围的飞速发展和持卡人群体的迅速扩大,近来有部分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卡。他们假冒银行或银联的名义,利用手机短信,甚至直接打电话的方式,编造貌似合理的理由,利用部分持卡人尚不具备基本安全用卡常识的缺点,诈骗银行卡资金。
  据中国银联调查,不法分子惯用的手法是:假冒银行或“银联”的名义向持卡人发送短信或打电话,假称持卡人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或卡的信息资料被泄漏,诱骗持卡人拨打虚假短信中指定的电话号码。持卡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后,在语音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后转为人工服务,诈骗分子以所谓银行或银联的“工作人员”的名义,再次告诉致电人,其银行卡“确实”发生了虚假交易,并称其银行卡资料可能泄露、已被伪造,要其到公安机关的所谓“金融犯罪科”报案,并提供公安机关的所谓报案电话。同样,诈骗分子以警察的身份,言之凿凿,进一步诱使持卡人上当,告诉持卡人为避免损失,应联系“银联”或银行,诈骗分子再次冒充所谓银行或银联的“工作人员”,要求持卡人到atm上修改“二维码”,诱骗持卡人在atm进行相关操作,将卡内资金转入不法分子预先以虚假身份,在银行开立的银行卡账户内;或者直接以提供“安全账户”为名,要求持卡人转账。得手后,不法分子很快通过取现、转账等手段窃走资金。
  为防范诈骗,保障银行卡安全,中国银联提醒广大持卡人:
  一,增强防范各类短信诈骗意识。中国银联从未发送过类似短信。目前银行卡取现以及消费的短信提醒业务,只有部分发卡银行开通,且正规的短信内容必定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或卡号的最后若干位数)。由于发送虚假短信的不法分子并不知道持卡人的真正卡号,因此虚假短信中不会包含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信息。
  二,增强安全用卡意识。尽管不法分子进行银行卡诈骗的手段不断变换,花样层出不穷,比如冒充中国银联、发卡银行,甚至公安机关,采用短信、邮件、电话通知、信函等方式行骗,巧妙利用部分持卡人的担心资金安全的焦虑心理完成作案。但是,对付这些银行卡骗术并非难事,只要持卡人认真阅读发卡银行提供的有关使用说明和安全防范要求,具备基本的用卡常识,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账户信息,更不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诈骗分子就无计可施了。
  三,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建议收到类似短信的持卡人,积极向警方报案。如果对自己的银行卡消费确有疑问,应亲自到银行柜台办理,或者致电各发卡行的客服热线(见附件)、中国银联客户服务热线95516等,在未经中国银联和发卡行客服中心核实前,请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
  四、我国目前并未发生银行卡资料泄露的安全事件,即使发生此类事件也会由公安机关、银行监管部门、发卡银行等相关部门发布正式通告。目前有关银行卡资料泄漏的电话、短信、邮件、通知均有诈骗嫌疑,请务必直接联系发卡银行进行确认。
  使用银行卡虽然安全,同样应增强防范意识,拥有安全用卡常识。持卡人要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要提高警惕,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等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atm向不明账户进行转账。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