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短信陷阱花样百出 抵挡诱惑安全消息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案例一:张先生反映,自己的手机偶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为庆祝某通信公司用户突破一亿向用户表示感谢,只要您把此消息转发给十位用户,您的帐户上将加上188元话费。”。结果当他转发短信后,不但没有获得话费,反而只是为10条短信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信息费。
  消保委提醒:这类短信在消费者之间传送,并且以10倍的速度形成了短信话费的倒“金字塔”,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些通常以某通信公司名义发出的短信,实际上是个骗局,根本不是由通信公司发出的。
  案例二:前一段时间被媒体频频曝光的“慈善捐款”的恶作剧是短信“陷阱”中较为恶劣的一种。江先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从好友黄小姐那里收到一条短信,让他发30去8858,称有留言给他,结果反馈的信息却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已成功收到您的30元捐款”。查询话费余额后江先生才顿悟自己“中计”了。而黄小姐解释说,她只是转发的别人传给自己的短信,事后才知道是同事的恶作剧,而且他们公司里其他30多位同事也都“中计”了。
  经过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通过手机公益短信形式来募捐善款,本意是一件好事;然而,社会上有一些人竟“善意”地将该公益短信内容肆意篡改,并恶作剧地散布传播,致使许多手机用户纷纷“中计”,不明就里地把钱捐赠出去,而且还造成了人们对募捐活动产生质疑,妨碍了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明白消费心中有数短信“陷阱”知多少
  面对层出不穷的手机短信“陷阱”,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呢?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只要提高警惕,多了解这些短信“陷阱”的真相,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陷阱一:如上述案例一,不良经营者以极具诱惑力的短信导致消费者无端付出不必要的短信费和服务费。
  陷阱二:是一些短信发送中心、网站所标识的,发送手机短信每条的收费为0.1元,但一旦将其默认为不用按键就可直接阅读的“免提短信”或“闪烁短信”,每条短信的收费就会提高到0.5元,而网站在这一点上却并不告知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因不了解情况而不改变其默认设置,那么系统将自动默认为“免提”或“闪烁”短信,消费者在发送时就会相应付出几倍的信息费,网站也就由此而增加巨额利润。
  陷阱三:是网站免费赠送天气预报、新闻等短信服务,并告知消费者到期后如何取消和续订,如果消费者没有回应,就会被视为续订,并收取信息费。
陷阱四:如上述案例二的情况,一些网站以花言巧语吸引消费者加入某短信活动,让消费者发送某数字,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就是消费者将付出的费用,但消费者在此之前却并不知情。
  陷阱五:一些不法之徒用假身份证购买手机卡,并办理若干信用卡,然后通过手机与电脑联结,向手机用户群发短信,谎称对方用户中奖或有便宜物品出售,收到钱后便逃。有时,这类不法之徒还以查验用户资信情况为由,偷窃信用卡号和密码,最后用伪造的信用卡,将购货人的存款全部提走。
  陷阱六:通过短信发布信息,为上钩者伪造证件、公章、学历,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陷阱七:通过短信散布各种色情、迷信、危害国家安全等的有害信息。还有一种,就是通过短信进行非法博彩、价格欺诈等活动。比如一些手机用户接到的“六合彩中奖号码”信息等,其实就是发送方自己胡乱猜测的号码,却叫接收短信者花钱购买。
  
  本市警方近日侦破电话号码中奖系列诈骗案
  该团伙人员都在福建。警方审讯后发现,诈骗团伙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大老板”;第二层次为“二老板”和“监工”;第三层次为“小工”,是8名被雇佣的福建籍年轻女子。由“大老板”提供电话号码段,“小工”每天依次拨打200至300个电话,按照“台词”假冒某国际大公司向对方“宣布中奖”并提供“二老板”即所谓的“中奖中心主任”的手机号码。此后,则由“二老板”负责联系被害人,层层设套诈骗钱财。所提供的所有电话都是虚假的、临时的。从中二等奖需交纳公证费、税费到保险费,进而又将奖项提升到一等奖,要被害人补交差价……层层诱惑,将被害人步步逼进虚假的幻影里。一旦诈骗得手,犯罪团伙即“按劳分酬”,“小工”每月固定工资700至800元,每笔诈骗成功还可提成12%至15%,而余下部分则全部进了“大老板”和“二老板”们的腰包。
  解读台词不难发现,其实骗术本不高明。警方由此提醒广大市民,中奖并非全不可信,但要区分真假善恶。异地中奖最可疑,需先设法查实再做决定。根据有关规定,中奖公证一般在开奖单位开奖时即介入,公证费也应由该单位支付;现金奖一般由开奖单位从奖金里先行扣除有关税费后将余款交中奖人,同时还应当将完税凭证等一并交付;对实物奖品,中奖人也可要求开奖单位先行代缴税费,再凭有关完税凭证向中奖人追索。综合案件警方发现,本案多发生在白天,受害人群多为退休或下岗在家的中老年人因此警方建议,中老年市民遇事要多与家人沟通,不轻信、不贪小是防止被骗的唯一良方。
  
  新闻链接?
  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短信捐款者
  可电话查询捐款情况
  13日下午,记者手机上又收到了一条短信:“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火车医院免费为贫困白内障盲人手术,爱心人士发短信1至30任意数至8595捐相应金额(元)。”有了前车之鉴,这次记者小心翼翼地输入一元钱发送了出去。马上得到了回复:“捐款1元成功,谢谢!8595(帮我救我),短信捐助,送去光明。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热线01064388595。”
  记者随后与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进行了联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手机捐款渠道是基金会与移动公司在一个月前开通的。移动公司在用户话费中扣除金额后,会定期地将钱款转到基金会指定的银行账户中。至于捐款的去向,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公众是通过现金或银行转账方式捐款的,都可以在基金会网站上查询到具体情况。但由于手机捐款渠道才开通不久,因此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捐款的公众目前还无法查询。如果这些捐款者需要了解自己所捐钱款的后续情况,可以打电话到基金会,由工作人员在基金会网络后台进行查询。该网络后台会及时地对头一天的手机短信捐款情况进行汇总。
  第二天,记者再次致电基金会,要求查询自己的捐款情况。工作人员询问了记者的手机号码后,果然查询到了捐款的时间、次数和数额。
  
  消保委提醒:
  对方违规操作消费者应及时查询话费去向
  消保委工作人员卞俊指出,运营商事先不告诉消费者是按照短信的发送条数还是回复条数来收费,这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因为消费者有权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使用服务项目的收费情况。而且服务价格是合同中的一个实质性条款,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务必明确,运营商不能采取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发送信息应该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并且按合理的方式来收费。对于收费标准应该有明确的说明,不能笼统随意地自作主张。
  对于近期的遭遇,卞俊建议记者到移动公司营业厅索取话费清单,以便详细了解话费的去向,还可以知道这些短信都是由谁发送的。同时还应该向移动公司询问,网站是否为我开通了定制或包月服务。如果有的话,应该及时取消。
  针对花样百出的手机短信“陷阱”,消保委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安全。
  提醒一凡是正规的通信公司发给用户的短信,都会注明发信人特殊代码,如移动公司为“1860”。对于非通信公司号码发出的短信,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能相信所谓“话费赠送”等虚假信息,因为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
  提醒二:对没有明码标价的短信最好不要订阅。如果需要订阅,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其默认的设置和取消方法,避免落入圈套而遭受损失。
  提醒三:一旦遇到网站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应该拨打通信公司的服务热线或消保委的投诉电话,对严重危害社会正常秩序和构成刑事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对打击不良经营活动和规范市场秩序起到推动作用。
  提醒四:消费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民的基本道德。不要向他人发送带有广告或黄色、反动内容的短信,共同营造短信市场良好的消费环境。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