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1年5月9日
深圳市200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一、2000年深圳市宏观经济状况
(一)2000年深圳顺利完成“九五”计划的主要目标,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全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比1999年增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水平6个多百分点,高出广东省3.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6%。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64.45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3%,比重较1999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2000年深圳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1.34亿元,比1999年增长11.8%;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20元,比1999年增长11.2%。其中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835元,比1999年增长11.6%。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扣除居民消费价格影响因素后,全市在岗职工和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分别增长8.2%和8.5%。
(三)2000年深圳市年末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1999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5%,与1999年持平。
(四)2000年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1720.31亿元,比1999年增长8.32%,国有净资产为647.51亿元,比1999年增长10.81%;利润总额54.85亿元,比1999年增长29.58%;工资总额6.34亿元,比1999年增长18.9%;月平均工资1823元,比1999年增长13.43%。
二、2001年深圳市经济发展预测
(一)2001年国家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将加快。美国经济不振,对全球经济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市政府提出2001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80亿元,比2000年增长12%。
(二)2001年深圳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为2.0%,涨幅略低于2000年。全市从业人员预计320万人,比2000年增长3.7%,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2.5%以内。
(三)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呈逐月上升态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有所下降。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9.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完成工业增加值156.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实现进出口总额15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一季度三个月的消费价格月环比呈“V”走势,物价总水平呈小幅波动下滑走势。
三、2001年企业工资增长建议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和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一年。深圳市将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这将影响企业收入分配结构和收入分配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今年内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对企业的工资增长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深圳经济发展预测,考虑工资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以及成本与利润的相关关系,根据工资指导线预测模型推算,对2001年企业工资增长建议如下:
(一)工资增长率建议
1.企业工资增长的基准线为12%。企业在经济效益比上年增长并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原则上工资增长率可达到12%,这样既能保证员工分享企业效益增长带来的收益,保证员工实际工资水平略有提高,又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增加效益。依靠国家特殊政策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垄断行业和企业,由于近年来工资水平偏高,工资增长过快,因此,今年的工资增长应按如下“两条线”调控:一是工资水平已超过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原则上不能再增长工资;二是工资水平是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下的,工资增幅不能超过5%。国家将加大对这类行业、企业工资分配的检查监督。
2.企业工资增长预警线为17%。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时,工资水平也可以相应增长,但工资增长不能过快,否则会加大人工成本,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3.企业工资增长的下限为零增长或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员工工资可以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按《
深圳经济特区最低工资条例》,支付员工工资不能低于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二)企业工资增长的几点要求
1.企业工资的增长应建立在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符合“两个低于”原则,即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实现利润的增长幅度,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2.企业的工资增长应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基础之上。市场经济充满竞争,因此,企业要在生产经营上苦练内功,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强化工资增长的自我约束机制。
3.企业要运用好工资增长的激励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科学安排工资结构,规范工资分配行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2001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