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名称 |
2010年 |
2015年(预计) |
增长比例 |
生产总值(亿元) |
3241.49 |
6400 |
97% |
城镇化水平(%) |
70 |
75 |
7% |
常住人口(万人) |
850 |
900 |
6% |
煤炭消费量(万吨) |
1344 |
2369 |
76% |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 |
120 |
240 |
100% |
在建工地(家/年) |
1000 |
1200 |
20%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一) 优化城市工业及交通布局 |
主 要 任 务 |
1.优化城市布局,按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原则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结合不同功能定位,构建主城区、副中心城市和城镇组团相协调的空间布局 |
2012-2015年 |
市规划局 |
市发改委、市建委 |
2.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行动,逐步将重污染企业从人口集中居住区搬迁至相关工业园。确定搬迁企业名单,制定搬迁计划。2015年,西安市主城区内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全部迁出 |
2012-2015年 |
市工信委 |
市国资委、市发改委、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3.加大地面公交运力,2015年公交总营运车辆达到9000辆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50%以上 |
2012-2015年 |
市建委 |
市交通局 | ||
4.发展立体交通,加快快速干道、高架桥、立交桥等规划建设 |
2012-2015年 |
市市政公用局 |
市建委、市交通局 | ||
5.加快地下交通设施建设,2015年西安市地铁运营里程达到100公里以上 |
2012-2015年 |
市地铁办 |
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 | ||
6.每年建设30公里-5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
2012-2015年 |
市公安局 |
市交通局、 市市政公用局 | ||
7.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充电站、加气站等)建设,推动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2012-2015年 |
市发改委 |
市交通局 | ||
重 点 工 程 |
1.西安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关闭搬迁 |
2014年 |
市国资委 |
市工信委、市环保局、 相关区政府 | |
2.铁路信号厂生产区搬迁 |
2014年 | ||||
3.西安南风日化公司整体改造 |
2014年 | ||||
(二) 调整产业及能源 结构 |
主 要 任 务 |
8.制定产业淘汰目录,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淘汰进程 |
2015年 |
市工信委 |
市发改委、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9.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项目,循环经济、环保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 |
2015年 |
市发改委 |
市环保局、市工信委、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10.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煤炭消费总量2369万吨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削减到2106万吨。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建成区居民气化率达到95%以上,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比例达到20%以上 |
2015年 |
市发改委 |
市环保局、市市政公用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重 点 工 程 |
4.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
2012年 |
市发改委 |
市市政公用局、 西安城投集团、 相关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5.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
2012年 | ||||
6.韩城、彬县煤气输送工程 |
2013年 | ||||
7.关中大环线输气工程 |
2014年 | ||||
8.火车北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 |
2015年 | ||||
9.国际港务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 |
2015年 | ||||
10.经开区1.2mw光伏并网示范工程 |
2012年 | ||||
11.航天基地楼顶太阳能发电工程 |
2012-2015年 | ||||
12.阎良区太阳能路灯工程 |
2012-2013年 | ||||
13.国际港务区浅层地热能利用工程 |
2012-2014年 | ||||
14.国际港务区太阳能路灯及屋面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 |
2012-2015年 | ||||
15.国际港务区太阳能发电塔工程 |
2014-2015年 | ||||
(三) 落实污染总量控制 |
主 要 任 务 |
11.以满足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核心,严格落实“十二五”、“十三五”减排方案。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限制审批排放无环境容量的项目 |
2015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12.2015年,实现所有排污企业持证排污,新建项目按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发展建设 |
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发改委、 市工信委 | ||
13.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81万吨和8. 25万吨 |
2015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四) 强化 机动车 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14.制定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强制报废管理办法 |
2012年 |
市公安局 |
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
15.制定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提前淘汰补贴办法 |
2012年 |
市商务局 |
市公安局、市环保局、 市财政局 | ||
16.制定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相关措施,适度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 |
2012年 |
市发改委 |
市公安局 | ||
17.配套国iv排放标准,完成国iv车用燃油货源组织保障工作 |
2012年 |
市发改委 |
市商务局、市环保局 | ||
18.2013年供应保障国ⅳ油品;2014年底国iv油品供应保障量达到100% |
2013-2014年 |
市商务局 |
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 ||
19.2012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车辆上线检测率逐年提升,2015年稳定在80%以上;2015年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日常路(抽)检车辆数逐年提高10%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公安局 | ||
20.对定期检验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合格标志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公安局 | ||
21.严查“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对逾期未检验或违规通行、违法排放的黄标车、黑烟车等,加大执法力度,一经发现立即查处 |
2012-2015年 |
市公安局 |
市环保局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四) 强化 机动车 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22.强制淘汰2001年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黄标车和2005年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黄标车7.9万辆;加速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登记的国ⅰ汽油车和2005年以前注册登记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摩托车;对在一个检验周期内连续三次检测仍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机动车,予以强制报废 |
2012-2015年 |
市公安局 |
市环保局 |
23.严格执行环保核准目录,对未达到现行排放标准的新车和外地转入车辆不予登记 |
2012-2015年 |
市公安局 |
市环保局 | ||
24.2013年实行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 |
2013年 |
市交通局 |
市环保局 | ||
25.2013年起采用电子监控模式,二环路内(不含二环路)黄标车限行,无标车禁止上路行驶;2014年起,三环路内(不含三环路)黄标车限行,无标车禁止上路行驶 |
2013-2014年 |
市公安局 |
市环保局 | ||
重 点 工 程 |
16.“简易工况法”检测升级工程 |
2012年 |
市环保局 |
市公安局 | |
17.机动车尾气固定、流动监控系统工程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 |
2013-2014年 |
市环保局 |
市公安局、市交通局、 市财政局 | ||
(五) 深化燃煤烟气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26.严格限制非电燃煤设施审批,控制热电联产项目规模总量,新、扩、改建燃煤设施必须同步建设高效除尘及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其中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脱硝效率达80%以上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发改委、市市政公用局、西安城投集团、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27.加大各类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力度,落实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扩大禁煤区域。到2015年,城市主城区(除集中供暖设施以及20蒸吨以上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稳定的燃煤锅炉外)全面实行禁煤 | |||||
28.2014年底前,完成可保留燃煤锅炉及水泥企业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工作,启动降氮脱硝措施减排氮氧化物;拆除单台20蒸吨以下及单台20蒸吨以上除尘、脱硫、脱硝设施不到位的非电燃煤锅炉 |
2014-2015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五) 深化燃煤烟气污染防治 |
重 点 工 程 |
18.90台(总出力475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
2013年 |
市环保局 |
市发改委、相关区县 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19.城北热源厂一期扩建工程 |
2013年 |
市市政公用局 |
西安城投集团、 市环保局、 相关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20.曲江集中供热站工程 |
2013年 | ||||
21.国电西安西郊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 |
2014年 | ||||
22.西安嘉晟热力有限公司增容扩建工程 |
2014年 | ||||
23.长安区热力公司增容扩建工程 |
2014年 | ||||
24.西安东方集中供热工程 |
2014年 | ||||
25.3538集中供热工程 |
2014年 | ||||
26.纺织产业园区集中供热工程 |
2015年 | ||||
27.第一批248台(总出力1760蒸吨)非电燃煤锅炉拆除工程 |
2013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28.第二批350台(总出力2640蒸吨)非电燃煤锅炉拆除工程 |
2014年 | ||||
29.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大唐灞桥热电厂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
2013年 | ||||
30.115台(总出力6150蒸吨)非电燃煤锅炉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
2012-2015年 | ||||
31.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脱硝工程 |
2012年 | ||||
32.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1#、2#机组脱硝工程 |
2012-2013年 | ||||
33.大唐灞桥热电厂11#、12#机组脱硝工程 |
2014年 | ||||
(六)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29.进一步理顺扬尘管理机制,2012年底前,组建市级大气污染防治督查队伍,加大扬尘污染监管和督办力度 |
2012年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 市市容园林局、 市城管执法局、 市市政公用局、 市城改办、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30.2013年前底,引入扬尘污染专业治理公司,建立市场化扬尘污染治理模式,提高污染治理成效 |
2013年 | ||||
31.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严格落实覆盖、道路硬化、出入口冲洗等措施,加强渣土及建筑材料运输覆盖、密闭措施。城市建成区内严禁混凝土砂浆现场搅拌及柴油机打桩作业 |
2012年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六)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32.提升城市建成区道路及重点区域保洁水平和保洁质量,建立建成区单位企业门前区域卫生承包、定期冲洗制度 |
2012-2015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33.2012年底前,城市建成区主干道湿式机械吸扫率达到80%以上;2015年底前,各类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建成区所有道路湿式机械吸扫率达到80%以上 | |||||
重 点 工 程 |
34.城市主干道保洁质量提升工程 |
2012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35.施工工地安装自动冲洗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 |
2012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36.渣土车密闭式改造工程 |
2012-2015年 | ||||
37.电厂、水泥、商混站、储煤厂(含单位内部用煤)等重点单位储料场密闭式改造工程 |
2014年 |
市环保局 |
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38.中水绿化、保洁、抑尘及细水雾喷淋降尘示范工程 |
2013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市水务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 管委会 | ||
39.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
2014年 |
市气象局 |
市环保局、 相关区县政府 | ||
40.城市建成区其它道路保洁质量提升工程 |
2015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
(七) 实施有机废气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34.摸底掌握西安市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污染现状,制定《西安市有机废气治理方案》,对石化、喷漆、印刷、服装干洗、电子、汽车维修等重点行业分步开展vocs污染治理,2015年,完成全市重点行业有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35.在城市建成区内,禁止平面及立体广告制作露天喷涂作业 |
2012-2015年 |
市城管执法局 |
市工商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 | ||
36.对全市所有油库、加油站、油罐车实施油气回收治理 |
2013年 |
市环保局 |
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七) 实施有机废气污染防治 |
重 点 工 程 |
4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20家重点企业有机废气治理示范工程 |
2013年 |
市环保局 |
市工信委、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42.全市重点行业有机废气达标治理工程 |
2015年 | ||||
43.陕西东大石油公司等5个油气回收治理示范工程 |
2012年 |
市环保局 |
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 | ||
44.全市其它640个加油站、10个储油库、665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程 |
2013年 | ||||
(八) 加强 生物质 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37.加大对焚烧树叶、垃圾、废旧物资等污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
2012-2015年 |
市城管执法局 |
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38.通过“以奖代补”支持秸秆沼气气化工程、畜禽粪便无害化、清洁化工程 |
2012-2015年 |
市农委 |
市环保局、 涉农区县政府 | ||
39.积极支持鼓励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2015年,各涉农区县建设5个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2015年 | ||||
40.严控生物质分散燃烧,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继续保持夏秋两季“零火点”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农委、 涉农区县政府 | ||
重点 工程 |
45.秸秆原料化、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
2014年 |
市农委 |
涉农区县政府 | |
46.农村沼气利用示范工程 |
2014年 | ||||
(九) 深化餐饮油烟污染防治 |
主 要 任 务 |
41.根据《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和《西安市饮食业项目环评审批细则(试行)》,严格新建饮食服务项目环保审批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42.开展现有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工作,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
2012-2013年 | ||||
43.取缔无油烟净化设施的露天、夜市烧烤 |
2012-2013年 |
市城管执法局 |
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重点 工程 |
47.建成区大中型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工程 |
2012年 |
市环保局 |
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48.全市大中型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工程 |
2015年 | ||||
(十) 实施大绿大水生态工程建设 |
主 要 任 务 |
44.继续加大西安市大水大绿生态建设,开展裸露地面硬化、绿化和城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制定西安市大水大绿实施方案和城市中水利用方案,发挥水域、植被的抑尘作用 |
2012-2015年 |
市林业局 |
市市容园林局、市水务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45.在城市主导风向(东北方向)、次主导风向(西南方向)实施河流水面、人造湖泊、湿地水面等水域建设及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绿色屏障,减轻主、次导方向输入型污染物对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区绿地率达到35.6%,森林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 |||||
46.在城市内积极引入各类水源,加大分块式水域建设 |
2012-2015年 |
市水务局 |
市市容园林局、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 西安水务集团 | ||
重 点 工 程 |
49.市区裸露地面硬化或绿化工程 |
2014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市市政公用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
50.城市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工程 |
2012-2015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市规划局、市建委、 市水务局、市市政 公用局 | ||
(十一)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
主 要 任 务 |
47.强化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管。认真查处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 市城管执法局、 市市容园林局 |
48.对违反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对存在严重大气污染行为的单位实施停产整改、限制贷款、联动制约、挂牌督办等惩治措施。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排污企业坚决取缔关闭 | |||||
(十二)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
主 要 任 务 |
49.对《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安市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限值》、《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法制办、市质监局、 市公安局 |
50.结合我市实际,调研开展相关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 |||||
(十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
主 要 任 务 |
51.完善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对大气环境六项指标进行自动监测。2012年建成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提升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监测分析能力,年底前全市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子站全部配套建设pm2.5监测系统,基本掌握西安市pm2.5污染状况;建设交通干线(典型路段)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掌握道路两侧低层面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建设西安市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点,掌握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自然本底值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财政局 |
52.升级现有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在不利气象条件时实行四级预警机制,积极应对极端不利天气,指导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完成预报系统的多模式改造,加强大气污染变化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警能力 |
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财政局 | ||
53.开展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大气污染模型等课题研究,制定西安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 ||
重 点 工 程 |
51.新建1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超级子站、1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背景子站;16个已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扩项工程;环境空气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工程;交通空气自动站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工程;20个交通空气自动站(路边站)建设工程;30个(含1个尾气复检站)机动车排放简易工况法检验场站建设工程;重点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工程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质监局、市财政局、 市市政公用局、 市公安局、市气象局 | |
52.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升级改造工程;60家已建废气自动在线监测装置扩项工程 |
2012-2015年 |
市环保局 |
市财政局 | ||
53.《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及控制对策、预警预报系统研究》、西安市vocs排放清单及控制对策研究》、《西安市近地面臭氧形成敏感性诊断技术研究》、《西安市大气复合型污染治理对策研究》、《西安市燃煤供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预测模型研究及战略评价》、《西安市气象条件对大气细颗粒物pmsub2.5/sub的扩散影响研究及评价》等课题 |
2013年 |
市环保局 |
市科技局、市气象局 |
类别 |
类型 |
主 要 内 容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一) 优化城市工业及交通布局 |
主要 任务 |
1.发展以“自行车服务网络”为代表的绿色交通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2020年 |
市发改委 |
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环保局 |
(二) 调整产业及 能源结构 |
主要 任务 |
2.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入园生产,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实现“零”增长 |
2020年 |
市发改委 |
市工信委、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
(三) 落实污染 总量控制 |
主要 任务 |
3.顺利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各项任务 |
2016-2020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四) 强化机动车 污染防治 |
主要 任务 |
4.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280万辆左右 |
2020年 |
市发改委 |
市公安局 |
5.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车辆全部淘汰 |
2020年 |
市公安局 |
市环保局 | ||
6.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 |
2020年 |
市环保局 |
市公安局、市质监局 | ||
7.配套保障国ⅴ油品 |
2020年 |
市商务局 |
市发改委 | ||
(五) 深化燃煤烟气污染防治 |
主要 任务 |
8.拆除全市范围内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燃煤设施 |
2020年 |
市环保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六) 加强扬尘 污染防治 |
主要 任务 |
9.全市道路基本实现湿式机械吸扫,扬尘污染对pm2.5贡献比例显著下降 |
2020年 |
市市容园林局 |
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七) 实施有机废气污染防治 |
主要 任务 |
10.全面推进vocs污染治理工作,完成所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治理工作 |
2020年 |
市环保局 |
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各区县政府、 开发区管委会 |
(八) 加强生物质 污染防治 |
主要 任务 |
11.各涉农区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基本杜绝秸秆分散焚烧现象 |
2020年 |
市农委 |
涉农区县政府 |
(九) 实施大绿大水生态工程建设 |
主要 任务 |
12.城区绿地率达到38%,森林覆盖率达到5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
2020年 |
市林业局 |
市市容园林局 |
13.进一步加大城市水域建设,增加市区内地面径流和喷泉等水域景观,发挥水域抑尘作用 |
2020年 |
市水务局 |
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市市容园林局 | ||
(十) 加强基础 能力建设 |
主要 任务 |
14.建立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地面和立体相结合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
2020年 |
市环保局 |
市气象局、市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