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高校参加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势,增强产学研的创新合力,运用 "三区联动"的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和促进高校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市教委与市科委、杨浦区政府共同组建了上海高校技术市场。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政府搭建的常年设立的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发布、高校科研成果供给、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通过建立信息网络与社会有关各方发生迅捷广泛的联系。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大学与城市结合、科学与市场结合的创新举措。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在建设和运行中将积极大胆地探索和把握技术成果交易的规律,探索和完善技术市场的体制和机制。
市教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三方都对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财、物的支持和相关政策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出台扶植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的新政策的支持。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还将争取列入市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科技部、教育部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得到配套支持。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已得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的鼓励、肯定。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设有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由主办三方的分管领导担任正副主任,并设立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顾问委员会,全面指导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运作和积极探索技术交易的规律,还成立科技成果供给、技术需求和技术交易服务等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推进市场的三大参与主体工作。
主办三方明确由各自下属单位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上海市杨浦区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市教委科发中心")是市教委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服务工作部门,是构造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执行单位,现阶段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作的具体事项委托市教委科发中心主要承担。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作经费在市教委科发中心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单列账户,专款专用。市教委科发中心所承担的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接受共建三方的监督、考核和审计。
各相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促进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明确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技术市场的工作,并做好如下工作:
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采用紧密型的成员制形式。各参加高校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校参加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工作,并进入技术供方工作指导委员会,参加面上指导、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另外,需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负责人,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各参加高校要认真制定工作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以及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机构、人员、技术成果、财力、物力和相关措施等方面对参加技术市场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保障,共同推进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关高校要通过参加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良好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提升学校自主创新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以需求拉动,做好项目的培育和遴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振兴产业计划和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并面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的需要,加强引导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和推荐项目进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采用企业家和投资者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示推介。展示项目根据市场需求要定期更新。
要积极组织和参加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发布会、需方的技术攻关项目发布会和洽谈对接会,要安排好2010年全年信息发布计划等,加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提高技术对接成功率。
四、加强技术经纪工作,扩大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将促进技术交易的繁荣,各参加高校要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行为加强技术经纪工作的契机,适应技术经纪增长的需求,要制定扩大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的计划,将现有技术经纪人队伍的范围从科研管理人员逐步扩展到科研教师、科技园、工作站等相关工作人员,除兼职人员外,还应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专职技术经纪人,要对技术经纪人的服务工作和培养计划给予支撑和保证。
有关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详细情况和高校参加技术市场的具体部署详见附件《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规划和运行方案》,具体工作由市教委科发中心与各有关高校联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附件: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规划和运行方案
2009年8月2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杨浦区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协议书》。同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规范和运行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
市教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三方共同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指导思想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继续发展"三区联动"即以创新驱动城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共同推进杨浦区"国家科技创新型示范城区"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市教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三方都对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财、物的支持和落实现有的相关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出台扶植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的新政策的支持。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还将争取列入市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科技部、教育部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得到配套支持。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已经得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的肯定和指导。
二、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形态和功能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政府搭建的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发布、高校科研成果供给、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常年设立的开放的展示推介高校科技成果、以寻找产学研用合作机会、并实现转化和产业化的固定场所。同时联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地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主要采用发布会形式,为企业提供发布技术攻关项目需求的通道。并组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咨询,合同登记、专利保护等法律咨询,以及技术经纪、工程化设计、资产评估、投融资、科技人才交流等中介服务机构,全方位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服务。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还将通过建立信息网络与社会有关各方发生迅捷的广泛的联系。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国家构筑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是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旗帜下,大学与城市结合,科学技术与市场结合的一个创新举措。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将主动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动服务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主动服务高校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主动服务技术中介的培育和发展。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在建设和运行中将积极大胆地探索和把握技术交易的规律,探索和完善技术市场的体制和机制。
三、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由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与监督。
(二)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领导机构为"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由主办三方的分管领导担任正副主任。主办三方明确由下属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上海市杨浦区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上海市科技委员会计划发展处、上海市杨浦区科技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具体承担建设和运行的上述单位的负责人为正副主任。
(三)为有利于全面指导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积极探索和及早把握技术交易的规律,设立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顾问委员会,邀请教育部、科技部及本市有关领导,市教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全国著名高校、大型企业集团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等组成。
(四)成立科技成果供给、技术需求发布和技术交易服务等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推进市场的三大参与主体工作。
(五)"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三大参与主体以紧密型的成员制方式或松散型协作制方式,参与市场建设和培育发展工作。选择成员制的单位选派领导和专家组成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为领导小组成员,并选派代表进入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工作。
(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市教委科发中心")是上海市教委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服务工作部门,是构造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执行单位,现阶段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作的具体事项委托市教委科发中心主要承担。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作经费在市教委科发中心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单列账户,专款专用。市教委科发中心所承担的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接受共建三方的监督、工作考核和财务审计。
由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通过专事专议,明确杨浦区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和市科委技术市场办公室参与并且负责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具体操作中与其职能相关的一方面的工作。
在建立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中,由市教委科发中心组建上海高校技术市场运行部承担市场运行的具体操作,运行部内设置供方组、需方组、中介服务组、计划组、财务组、综合组和后勤保障组等。
四、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场馆建设规划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的第一期规划计划于2009年年内完成。
第一期规划的具体内容为:
(一)第一期规划场馆建设面积为4000㎡。
(二)场馆设置主要有:重大专项馆(575㎡)、高校展示一馆(752㎡)、高校展示二馆(594㎡)和高校展示三馆(684㎡),还设有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发布会会场、技术交易服务区、总接待区等功能区域。
(三)高校展示一馆和高校展示二馆,特别是重大专项馆将组织展示推介对接国家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领域以及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重点领域的项目,具体是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还将根据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选择应用性强、适应面广的科技成果项目,主要面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的需求。
五、市场三大参与主体的组织工作计划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供给方,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地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商会、企业集团是技术需求发布的组织方,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成果交易的服务方,积极引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参与主体提高自觉性、发挥主动性,对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顺利建设和成功运行至关重要。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三大参与主体以紧密型的成员制方式或松散型协作制方式,参与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共同培育市场的发展。
(一)组织高校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第一期建设规模中计划组织约40所高校参加,其中上海综合和理工类高校17所全部组织参加,2009年参展工博会的沪外和境外高校36所中计划组织20所左右参加。
2.组织各成员单位高校认真制定工作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以及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机构、人员、技术成果、财力、物力和相关措施等方面,对参加技术市场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保证,共同推进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3.各成员单位高校要明确1名分管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进入供方工作指导委员会,参加面上指导、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还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及联系人员,切实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4.组织遴选展示推介科技成果项目约800项,根据市场的需求定期进行部分更新。
高校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培育和遴选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上海市和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聚焦重点项目,并面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的需要,积极推进项目进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项目的要求是: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②技术领先,③能够对接国家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领域以及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重点领域的项目,以及适合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需求的项目。
项目的展示推介方式主要运用综合性的现代新颖的手段如实物或模型、多媒体、灯箱、展板等,将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无形的核心技术进行有形的揭示,采用去除过于"专业化""学术化"的内容和语言进行隔行推介,使企业家和投资者容易听懂并乐于接受。
5.2010年计划组织召开高校科技成果项目推介发布会30场次,包括与国家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领域以及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重点领域对接的项目发布、由高校领导主持的学校单独召开的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项目发布、以行业为主题的若干所高校联手召开的项目发布,等等。各参与高校还要安排好2010年全年科技成果信息发布计划。
6.组织展示推介的科技成果项目的专家教授参与项目的对接和推介洽谈,特别要鼓励技术经纪人参与技术交易服务工作,加强技术中介服务工作,扩大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
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将促进技术交易的繁荣,各参加高校要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和运行为加强技术经纪工作的契机,适应技术经纪增长的需求,要制定扩大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的计划,将现有技术经纪人队伍的范围从科研管理人员逐步扩展大科研教师、科技园、工作站等相关工作人员,除兼职人员外,还应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专职技术经纪人,要对技术经纪人的服务工作和培养计划给予支撑和保证。
7.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参加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发布会,承接攻关项目。并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布相应的科技成果项目。加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提高技术对接成功率。
(二)组织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地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集团等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第一期建设规模中,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建立紧密联系的需方对象约为50家。
地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商会、企业集团等可在技术市场设立常驻办事处。成员单位领导或专家可进入技术需方工作指导委员会。
2.各参加单位组织所辖地区企业参观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展示推介项目,参加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和项目洽谈会。2010年计划由需方成员单位组织专业观众团队约200个。
3.各参加单位在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内召开地区性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组织发布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发标供高校科研人员承接攻关。组织企业参加产业发展论坛,根据地方的需求,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将组织高校对企业进行人才培训与交流。同时组织发布促进企业成果转化的奖励政策。2010年计划由需方成员单位组织召开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产业发展论坛等约20场次。
(三)中介机构组织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第一期建设规模中,计划组织5-10家中介机构进驻市场。
2.积极培育发展高校技术经纪人队伍,从目前的约100名发展到200名,推进技术经纪试点工作,使技术经纪人成为市场中推动技术交易的最活跃的力量。
3.进驻市场的中介机构分别就技术经纪、政策和法律咨询、专利保护、投融资等服务内容开展窗口式服务和流动式服务。
六、工作时间节点安排
(一)八月份:
1.共建三方正式签约。
2.基本完成供方(上海高校)试点工作。
3.召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筹建工作专家咨询会",启动需方参加单位的组织动员工作。
4.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进行交流商谈,研讨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重点领域的规划为需求,引导高校科研成果项目进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展示推介。
(二)九月份:
1.召开上海高校参加技术市场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启动上海17所综合和理工类高校的参与工作。
2.与上海各区县进行联络交流,组织上海地区需方成员单位。
3.走访长三角地区,进一步落实有关地区的需方成员单位。
4.赴北京、南京召开沪外高校参与工作启动会,以两地为中心,包括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推进沪外高校参与工作。
(三)十-十二月份:
1.10月下旬与长三角以外地区进行沟通和协商,邀请部分地区参与并成为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需方成员单位。
2.10月中下旬组织落实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技术服务方成员单位。
3.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高校展示推介的科技成果项目进场布展特装。
4.12月上旬前后,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检查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建设情况和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5.12月中旬成立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召开工作会议。
6.年底前排出2010年全年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的安排计划,具体排定一季度的安排表。
7.12月底举行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开幕典礼。同时举行上海高校技术市场顾问委员会成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