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晚秋生产的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发展晚秋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弥补灾害损失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布局,大力推广优质良种及农田免耕节本增效技术,降低晚秋生产成本,提高晚秋生产效益,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
  一、明确思路目标
  2008年我州晚秋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主攻秋荞,扩大秋豌豆,稳定秋洋芋,开发秋玉米,发展秋红苕,多种秋菜、秋绿肥,确保粮钱双增。计划目标是:全州晚秋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2万亩,其中秋荞52万亩、秋豌豆27万亩、秋洋芋10万亩、秋红苕12万亩、秋玉米8万亩,秋菜6万亩(任务分解详见附表),通过努力,力争全州晚秋粮食总产达到14万吨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元钱。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主攻秋荞。秋荞是我州晚秋生产的重点,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荞麦需求量的增大,抓好秋荞生产关系重大。今年秋荞种植要在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上狠下功夫。重点要在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的基础上积极示范推广精细播种,即点播、人工条播或犁沟条播,确保秋荞面积达到5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1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5万吨以上。
  (二)扩大秋豌豆。秋豌豆是我州的特色作物,既是粮食,又是蔬菜,市场前景好,价格优势强,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加大发展力度,力争秋豌豆面积达到27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13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3万吨以上。
  (三)稳定秋洋芋。近年来秋洋芋已成为晚秋生产的一大亮点,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各地仍要大力发展秋洋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州秋洋芋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万吨以上。重点推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和秋洋芋、小麦套作技术,实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
  (四)开发秋玉米。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旱地作物节令提前,一些地区大春作物中后期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增大。为了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会东、甘洛等地的农户在大春作物生产后期(大约7月中下旬),套种青食型秋玉米,充分利用正季作物中后期的雨量和光、热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各地在类似生态区应大力推广。全州计划在适宜区开发8万亩,实现总产2万吨以上。
  (五)发展秋红苕。利用低海拔沟坝河谷地区7~10月份丰富的温光资源,因地制宜大种秋红苕,是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抗灾夺丰收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利用大春作物收获后至小春播种前的空闲地增种一季秋红苕,生长期70~100天,亩产鲜苕500~1250公斤,苕藤600~1000公斤。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效果好。今年力争完成12万亩,总产2万吨以上。
  (六)适当扩大秋季菜。秋冬季节光热资源充足是我州的优势所在,适宜种植芫根、萝卜和叶菜类作物,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占领市场。
  三、落实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积极发展晚秋生产,既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要充分认识种好晚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造舆论,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晚秋生产的认识,增强多种、种好晚秋作物的自觉性,以多种保多收。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做到发动有声势,工作有安排,面积有保证,措施有保障。
  (二)扩大面积,突出重点。
  种好秋粮,是充分利用我州秋冬光热资源发展人无我有农产品的优势,也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产增收的关键。各地要根据区域特点、前作茬口和市场需求,认真做好优势区域规划,因地制宜选择作物种类,认真落实种植面积。在光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好地一定要种晚秋,充分利用早玉米、早洋芋收获后的空闲地,以及烤烟后茬、水毁地、果桑园的空隙地等发展晚秋,扩大种植面积。在保证晚秋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增收为主线,优化晚秋作物结构。秋荞、秋洋芋、秋豌豆等作物市场前景好,价格优势强,有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收购,是农民种植晚秋增收的重点,各地要作为主攻目标来抓。
  (三)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1.推广优良品种。
  秋荞:推广“川荞1号”、“川荞2号”、“西荞1号”等抗寒力强、结籽早、产量高的苦荞品种。二半山以下及沟坝河谷地区,选用分枝多,结籽集中、结实率高的甜荞品种。种子要精选,晒种,提高发芽率。
  秋豌豆:推广“中豌4号”,“中豌6号”等早熟、粒大、高产的品种。要加强种子管理,规范种子市场,杜绝伪劣种子。
  秋洋芋:推广脱毒“米拉”、“凉薯30”、“会―2”、“HP2”、“大西洋”等抗晚疫病、青枯病能力强,耐病性好,休眠期短,结薯早,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种薯要在播种前采取有效方法打破休眠,带芽下种,保证种后及时出苗。
  秋红苕: 继续开发“紫甘薯”(黑红薯)等保健专用薯,大力推广“南薯99”、“川薯101”、“川薯383”、“川薯294”、“绵薯6号”等产量高、品质好的良种,力争藤薯双丰收。
  秋玉米:选用适应性好、生育期较短、株型矮、耐寒性强、产量适中的甜脆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品种,品种为宜。采用肥团育苗,2至3叶移栽。科学施肥,及时治虫,人工辅助授粉,确保增产增收。
  秋菜:因地制宜发展芫根、萝卜、莲花白和叶菜类等市场前景好的民俗菜、反季节菜、早市蔬菜,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鉴于我州夏温不高,秋季冷凉,冬季多霜,大春作物收获较晚,有效积温低,播种要适时争早,抓好穿林播种,各作物应在8月中旬前播栽结束,将全生育期合理安排在有效生长期内,保证在早霜来临之前正常成熟。
  根据晚秋作物生育期短,株型较小的特点,要适当加大播栽密度和用种量。秋荞亩用种6~8公斤,秋洋芋、秋红苕和秋玉米每亩比大春常规栽培增加1000~2000株,以群体夺产量。
  3.提高种管质量,增加产量。
  晚秋作物播种期及苗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夏末秋初,土壤含水量高,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适宜多种病虫草害的发生。因此,要精耕细作,开好“三沟”,加强排水,开厢起垄栽培,防除湿害;要科学施肥,增施农家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轻施追肥,氮磷钾配合,适当施用微肥;要播种均匀,盖土要浅,早中耕除草,及时防病治虫灭鼠,以利于产量增加。
  (四)强化服务,以点带面。
  各地要及早组织技术培训,把高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角。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继续探索显效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晚秋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的组织供应。加强信息引导,增种适销对路的品种,把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促进销售,做到既增产又增收。

二00八年八月六日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