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农牧(农业、农林)局:
为了促进全国油料生产恢复性发展,保障我国油品供应和生产安全。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农业部制定出台了《振兴油料生产行动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意见》和农业部的《方案》,切实抓好我省油料生产工作,保障全省食用植物油的供给,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全省油料生产形势,充分认识发展油料生产的重要意义
(一)油料生产徘徊不前。近年来,我省油料生产与全国一样,受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的影响,出现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徘徊的局面。2006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由502.5万亩下降到482.4万亩,产量基本保持在48万吨左右。分品种看:油菜籽因产量相对较高,种植效益较好,面积由231.3万亩扩大到243.5万亩,产量由22.6万吨增加到26.7万吨,已成为全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尤其是“双低”油菜发展较快,面积、产量占到油菜的41.5%和35.6%。胡麻由于受产区生产条件制约,加之管理粗放,效益低下,面积连年下滑,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已由2003年的213.6万亩下降到2006年的181.3万亩,产量由16.7万吨下降到14.7万吨。葵花籽、荏籽、花生等其他油料作物基本保持稳定。
(二)食用植物油供给有一定缺口。由于生产的持续下滑,加之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食用植物油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价格迅速上涨,已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省食用油的供给从生产量看,基本可以满足省内低水平的自给,形势好于全国。但从加工供应能力看,由于省内油籽加工规模小,工艺水平低,加工成本高等原因,本省加工的成品油价格高于从外省调入的,导致省内的油籽大量外调。2006年,全省外销油籽量达到25万吨,占到全省油籽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就地加工的不足三分之二,省内加工的成品油只能满足消费需求的60%。每年需从外省调入成品油8万吨左右,供需缺口较大。
(三)恢复油料生产意义重大。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抓好油料生产,对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油料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恢复油料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二、明确油料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认真贯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农业部《振兴油料生产行动工作方案》,立足省内食用植物油供求基本平衡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通过向优势区集中,扩大套种、复种等途径,适度扩大油料种植面积,积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改善质量,保障供给。加快扶持、壮大油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油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五)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油料面积增加10万亩,达到500万亩以上,亩产提高 15公斤,达到115公斤/亩,总产量增加8.5万吨,达到57.5万吨。食用植物油基本恢复到供需平衡,品种余缺调剂的水平。油料生产向优势区域进一步集中,品种品质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生产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三、加快油料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
(六)稳定恢复种植面积。根据全省油料生产的特点,结合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十一五”期间恢复和发展油料生产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油菜生产上,尤其要发挥好高寒阴湿区,重点是洮岷高寒阴湿区和祁连山北麓的春油菜适宜区,发挥“双低”优质油菜产量高、品质好的生产优势,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胡麻要发挥油品质量高,种植抗旱能力强的优势,稳定面积,适度向优势区域集中。橄榄油等其他特色油品,提高产量和产业化水平,适度扩大面积。到2010年,力争油菜面积达到 260万亩以上,“双低”优质油菜面积扩大到200万亩,比2006年增加107.5万亩。胡麻和其他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保持在180万亩和60万亩左右。复种套种油葵、荏、大豆的面积有较大发展。
(七)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提高单产是恢复发展油料生产的主攻方向,目前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油菜生产上,春油菜区重点要推广杂交油菜,开展油菜创高产活动,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冬油菜区要加强品种引进和试验推广,引进一批冬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重点解决好越冬保苗,提高单位面积返青苗株数和越冬保留面积。胡麻要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点放在加强生产管理,增加生产投入上,尤其是重视水肥管理,增加肥料施用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其他油料作物,也要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生产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省油料亩产达到115公斤/亩,比2006年增长15%。油菜亩产达到131公斤,增长20%。胡麻亩产达到89公斤,比2006年增长10%。
(八)着力改善油料品质。改善油料品质,重点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大力选育引进推广新品种,着力在提高含油率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大油料内部结构调整和品种布局的力度,着力在提高油品品质上下工夫。力争到2010年使含油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四、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重点工作
(九)优化品种布局结构,推进油料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要合理调整品种布局,集中发展优势区域,分作物分品种建成一批专业油料产业带。冬油菜要进一步向陇东南地区集中,主要是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四市;春油菜要压缩高芥酸和白菜型品种,在海拔2000米至2400米的二阴山区集中重点发展“双低”优质油菜,产区包括甘南、临夏、兰州、武威、张掖五市;胡麻要集中发展平凉、天水、庆阳、白银、兰州等五市。要尽快将华协1号、陇油系列等春油菜,成油1号、天油系列冬油菜,陇亚、定亚、天亚系列胡麻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到2010年油菜“双低”率达到80%以上,含油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5%以上。胡麻含油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2%以上。
(十)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节本增效。要坚持项目带动的原则,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简易化栽培新技术,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油菜生产上,主推地膜覆盖、适期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合理轮作、叶面喷肥、机械条播、综合防病、适期收获等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积极开发机械播种、收获以及轻简栽培技术,切实解决油菜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胡麻生产要以强化管理、增加投入为切入点,积极主推轮作倒茬、合理施肥、钾肥使用、秋施化肥、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高效间作套种、玻╂害统防统治等技术。
(十一)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突出优势区域、重点产区和重点作物,在主产区建立多层次高标准油料高产示范园区,大力开展油料高产创建活动。到2010年,在重点地区建立 250公斤/亩以上的油菜千亩示范片5个,100公斤/亩以上的胡麻千亩示范片5个。集中展示优质高产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及机械化技术,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以点带面,带动全省油料的生产发展。
五、推进全省油料生产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促进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将恢复和发展油料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责任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十三)努力增加投入。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水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沟通信息,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立起良好投资机制。改善生产基地基础条件,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区,营造品牌优势,促进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四)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抓紧制定发布油料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办法,分区域分品种建立多层次的优质油料生产示范基地。要组织农业推广部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创新推广模式,搞好技术服务,及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集中建成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
(十五)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要大力促进油料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批产业化基础好、辐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优、诚信度高的加工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彻底改变将油料调出加工的局面,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油料生产组织化程度。优先培植一批油料种植大户,搞好生产与加工企业和市场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产业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十六)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今年,省上将把油料生产作为种植业调研的重点,组织人员,深入产区,对油料产业进行一次系统的调研,进一步摸清全省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发展措施,为制定“2008一2010年全省油料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各主产区从现在起要组织人员,深入农村,搞好调研,及早制定当地油料发展意见和发展规划,落实好各项发展措施,保证油料生产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