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经商交通部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前 言
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是我区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内容,是发挥我区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我区及西南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支撑。合理规划内河水运对完善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区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一轴两翼”M型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新兴发展机遇,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进程中,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小的优势正日益凸显。我区河流众多,水运资源丰富,西江航运干线横贯东西,通向云贵的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穿境而过,发展内河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部“三主一支持”交通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区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主骨架的发展格局,贵港港、梧州港等枢纽港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相继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的煤炭、集装箱泊位,水运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内河水运发展布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合作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内河水运发展思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使内河水运向江海直达、干支相通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步伐,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广西内河航道与港口。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并对2030年进行远景展望。
一、内河水运发展的现状
(一)内河水运现状
我区共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有西江航运干线、右江、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左江、绣江、桂江、贺江等,呈叶脉状分布。2006年底,全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5591公里,占全国的4.5%,其中Ⅳ级及以上航道821公里,占全区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4.7%,高于全国12.5%的平均水平;内河港口主要有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柳州港、来宾港、百色港等,拥有生产性泊位623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73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26万TEU,完成旅客吞吐量664万人次;内河运输船舶8173艘,187万净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316吨/艘;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968万吨和159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区综合运输量的11%和12%。
(二)综合评价
内河水运的发展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内河水运的发展,改善了沿江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了一大批水泥、建材、电力等企业沿江布局,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沿江两岸企业聚集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内河水运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沟通广东及港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基础雄厚,但能源、原材料匮乏,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上游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将广西及西南地区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效地连接起来,并便捷地沟通港澳及海运市场。广西内河为西南地区提供了通江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对加快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广西及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河水运承担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的运输,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通江达海等优势,在区域煤炭、水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内河完成的大宗物资运输量占全区内河货运量的80%,“十五”期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8.5%。2006年我区内河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为962万人、4968万吨,完成客、货周转量分别为2亿人公里、159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区社会总量的2%、11%、0.4%、12%,内河水运已成为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内河水运开发和建设的新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八五”期以来,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立了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赋予其“航电结合、滚动开发”的职责,在全国开创了率先建设并成功运营航电枢纽的先例。目前桂平、贵港两个航电枢纽的年均发电收入达2亿元,除日常运营费用外,还可拿出一定数额的发电收入用于我区内河水运发展建设。实践证明,“航电结合、滚动开发”的水运发展新模式已初建成效。
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在交通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在枢纽复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和右江航电结合梯级渠化建设进展顺利,红水河复航工程取得重要突破,龙滩枢纽和百龙滩枢纽通航建筑物正在建设之中,大化、乐滩枢纽通航建筑物已基本建成。
内河水运的发展促进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我区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较脆弱,发展内河水运有利于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我区大部分老少边山穷地区位于具有水运开发价值的江河沿线,发展内河水运可改善沿江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老少边山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不足。随着沿江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已不适应货运量增长及船舶大型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桂平船闸超负荷运行,通过能力和服务质量不适应发展需求;二是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现有的千吨级航道已不适应船舶通行要求,枯水期船舶须减载航行,局部重点航段船舶搁浅堵船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他主要航道不畅通。南盘江、红水河水利水电梯级开发正处于全面建设期,部分枢纽通航设施建设有待加快推进。右江梯级渠化工程刚刚起步,百色、那吉、金鸡枢纽尚处于建设过程中,鱼梁和老口枢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实现右江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柳江和黔江虽已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进行了整治,但通航标准仍然偏低,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内河水运的要求。
港口通过能力不足,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区内河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623个,但能停靠1000吨级以上船舶的泊位仅有25个。各港口的泊位规模小,装卸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专业化泊位偏少。部分港区位于城市中心,港城矛盾突出。贵港、梧州、来宾等港口通过能力不适应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船舶技术性能相对较差,运力结构不合理。我区内河运输船舶普遍存在着船型杂乱、技术性能相对较差等问题;船型结构不合理,90%以上为干散货船,油气、化学品、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船舶刚刚起步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运输船舶少。
支持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水上通信、导航、打捞救助、航运信息发布等行业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应急处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内河水运量预测
(一)内河水运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直接带来了内河水运运输需求的增长,并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前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期间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内河水运运输需求的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货物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集装箱、散装水泥等专业化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内河水运的时效性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业的沿江布局要求内河水运提供支撑和保障。今后一段时间,柳州、桂林等桂中、桂北地区将重点发展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和化工医药工业,其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量大,且附加值较高,更适宜采用水上集装箱运输;梧州、玉林等桂东、桂东南地区将充分利用西江航运干线的运输优势,充分开展与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开发有资源优势的轻化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桂西、桂北地区林产、矿产资源丰富,将进一步发挥右江、红水河运量大、经济性好的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矿产加工业和林业。工业布局向沿江地区集聚趋势必将加大对内河水运的需求。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要求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的纽带作用。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交汇点,面临着多区域合作的新兴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广西的交通建设必须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必须加快构建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众多航运支线将发挥其内河水运的纽带作用,将区内外各大经济区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为这些区域之间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快速增长的大宗物资运输提供服务。
加快水电能源开发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广西内河水运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我国能源、电力等需求的持续旺盛,目前我区水电能源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根据有关规划,2020年前,我区开发条件较好、工程效益较佳的水电梯级将全部开发建成。与此同时,我区主要江河以防洪、航运、灌溉、供水等为目标的水资源综合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结合水电枢纽建设、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渠化或整治航道,不仅可实现航道梯级渠化,稳定控制河势,改善安全通航条件,而且也为加快航道建设进程,提高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内河水运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内河客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预测
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水运量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主要产业发展规划、主要航道货源分布情况、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形势,采用回归分析、指数平滑、灰色系统理论等多种数学模型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因素预测法,预测2010、2020年广西内河货运量分别为6000万吨和10000万吨,客运量分别为900万人次和1000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7200万吨和12000万吨。
三、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一)规划原则
1. 适应性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在促进资源有效开发、沿江产业带形成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内河水运服务水平。
2. 协调性原则:与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及相邻省市内河水运规划相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与水利、水电等相关规划相协调;航道、港口、船舶、支持保障等内河水运体系内部协调。
3. 通达性原则:尽量扩大高等级航道的覆盖范围,通过高等级航道连接资源产出地和消耗地,实现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辐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河流自然条件和航运开发的可能性,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广西内河上联云贵,贯穿区内全境,下接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形成以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内河水运体系,与高等级公路、干线铁路、沿海港口等有效衔接,有效支撑和促进“泛珠三角”、“一轴两翼”等区域经济合作,为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竞争力较强的内河运输服务。
(三)航道规划
广西内河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
1. 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包括西江航运干线、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西江航运干线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两横”中的“一横”,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十八线”中的三线。
(1)西江航运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由南宁至梧州界首,途经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等县市,里程570km,是我区最重要的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珠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是广西及云贵等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沟通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国家内河水运“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根据西江航运干线在广西、珠江水系乃至全国内河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运量发展趋势及航道建设条件,规划南宁至梧州段为Ⅱ级航道,并为远景贵港至梧州段建设成为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Ⅰ级航道留有余地。
(2)右江:右江位于西江航运干线上游,右江航道从两省交界至南宁,流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等县,通航里程428km,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南线通道。规划两省交界至百色为Ⅳ级航道;百色至南宁为Ⅲ级航道。
(3)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在两江口汇合后称红水河,红水河在曹渡河口进入广西境内,从曹渡河口至石龙三江口全长550km,途径天峨、东兰、大化、合山、来宾等县市,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规划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593km为Ⅳ级航道;来宾至石龙三江口63km为Ⅱ级航道。
(4)柳江、黔江:柳江、黔江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经过工业重镇柳州,区域综合交通较发达,发展水运对沿江地区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物资交流、沿江产业带的形成、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160km为Ⅲ级航道;黔江石龙三江口至桂平124km为Ⅱ级航道。
2. 地区性重要航道规划左江、都柳江、融江(含柳江凤山至柳州河段,下同)、桂江、绣江、贺江和南盘江为地区性重要航道。
(1)左江:规划左江崇左至三江河口206km为Ⅲ级航道。
(2)都柳江、融江:都柳江、融江位于国家高等级航道柳江、黔江的上游,是珠江流域通往贵州的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的上段,从省界至柳州全长309km。规划都柳江、融江为Ⅴ级航道。
(3)桂江:从桂林至梧州全长341km。桂江上游的漓江航段风景秀丽,下游通过西江航运干线直达珠江三角洲。规划桂林至阳朔段为旅游航道,等级为Ⅵ级;阳朔至梧州旺村为Ⅴ级航道;旺村至桂江河口为Ⅳ级航道。
(4)绣江:从北流至绣江河口全长177km,流经北流、容县、藤县等县市。规划绣江为Ⅴ级航道。
(5)贺江:从贺州八步至省界119km,规划为Ⅴ级航道。
(6)南盘江:规划平班枢纽至蔗香两江口97km为Ⅳ级航道。
3. 一般航道除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以外的航道规划为一般航道,主要包括左江(龙州~崇左)、沙坪河、飞双江、南盘江(黄泥河口~天生桥一级电站)、布柳河、盘阳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鲁塘江、八尺江、茅岭江、大风江、钦江、南流江、防城河、北仑河等等。
广西内河主要航道布局规划方案详见附表。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远景应着手进一步研究开发建设平陆运河、湘桂运河的可能性,力争实现跨水系沟通,完善航道布局。
(四)港口规划
为了适应内河水运发展需要,根据各港的区位条件、自身特点及发展潜力,将广西内河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以南宁、贵港、梧州3个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南宁、贵港、梧州3个主要港口功能定位如下:
南宁港位于西江航运干线起点。南宁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南宁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依托;是南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规划建设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宁市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南宁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矿建材料及煤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性港口。
贵港港位于西江航运干线中游,目前已发展成为广西内河龙头大港,西南地区煤、磷等大宗散货经黔桂、枝柳、南昆、黎湛等铁路线由贵港港中转下水,港口规模发展迅速。贵港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贵港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贵港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布局沿江产业带、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依托;是贵港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结点。结合贵港市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贵港港应加快发展成为为西南地区煤炭、矿石、集装箱等大宗物资及外贸物资运输服务和以矿建材料运输为主服务临港工业的综合性港口,并相应发展港口物流业。
梧州港位于桂江与西江的汇合处,是我区通过西江航运干线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物资交流的咽喉。梧州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梧州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江产业带的重要依托;是梧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梧州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能源和矿建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五)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重点对航道助航设施、航道水位站、航道平面高程控制网等支持保障系统进行规划。
1. 航道助航设施规划国家高等级航道全部设置内河一类助航标志;地区性重要航道以设置重点助航标志或三类助航标志为主,部分重要航段设置一类助航标志;一般航道在港区、库区、浅滩等重点水域设置三类或重点助航标志。
2. 航道水位站规划在航道水位主控点规划布设远程水位遥测系统或自动水位站,在航道管理站设立固定水尺。规划在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地区性重要航道上设置各类航道水位站48处,其中水位遥测系统11处、自动水位站12处、固定水尺25处。
3. 航道平面高程控制网规划根据航道建设及维护管理的需要,规划在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和部分一般航道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航道观测需要的、与国家控制网衔接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并完成航道图测绘。
四、分期实施和效果展望
(一)分期实施
2010年前建设重点: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结合航电、水利、水电开发,加快通往云贵的南、中、北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建设;加强南宁、贵港、梧州等主要港口的专业化泊位建设,提高港口通过能力;配套建设支持保障系统,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2010~2020年建设重点:继续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全面提高南、中、北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的航道等级,达到规划标准;建设左江、贺江、绣江等地区性重要航道;继续加强贵港、南宁、梧州等主要港口建设,根据运输需求相应建设地区性重要港口;建成反应及时、装备完善、保障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统。
(二)实施效果展望
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将得到显著改善。规划实施后,我区四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262公里,占总里程的37%,沟通6个地级市,覆盖全区人口的56%,内河主要港口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交通重要结点,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内河水运效益显著提高。船舶航行速度有望从目前的6~8km/h提高到8~10km/h,据估算,仅西江航运干线航道从三级提高到二级,贵港至梧州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13000万元,南宁至贵港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4500万元。
内河水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水系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均达到Ⅳ级及以上航道标准,预计2020年广西内河货运量占全社会综合交通货运量的比例约16%,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内河航道将与公路、铁路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全区综合运输体系,为腹地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
内河水运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实施“航电结合、梯级渠化、滚动开发、发展航运”的开发模式,在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为水运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内河水运自我发展能力,使水运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规划的实施,将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能耗低、排污小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在合理分流货物流,缓解其他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更好保护环境。
五、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本规划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通过主管部门审查,主要结论为:本规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其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是在国家的水运规划指导下形成的,规划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与国家级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内河水运规划要求;与广西交通、海事、环保、水利、土地、港口、自然保护区等相关规划相兼容,符合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通过在规划实施阶段认真执行有关环保措施,从环境因素考虑,本规划是合理可行的。
六、政策措施
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解决碍(断)航闸坝复航为突破口,加强协调红水河、融江、左江、绣江等河流的复航通畅工作;坚持水资源综合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水利、水电、航运及其他涉水行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广开渠道、多方筹资,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将内河水运建设投资适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水电、水利等涉水部门积极性,共同开发利用水资源;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政府在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税费政策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
加强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抓紧开展相关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项目适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强化行业管理,积极培育内河水运市场。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水运安全,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广西航运信息网络,及时发布水运市场动态和行业信息,积极培育公平、公正、有序的水运市场。(注:该件附表及附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