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2007年成都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过,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2007年成都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战略部署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主题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并认真做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以政务公开的实际成效服务和保障“三新”突破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继续按照全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安排,进一步贯彻落实《
成都市政务公开审核办法》、《
成都市政务公开依申请公开办法》、《成都市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等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要按照政务公开程序预先审核公开内容,重点审核公开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等是否符合《
四川省政务公开规定》和《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确保公开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要严格落实依申请公开责任,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依申请公开服务,并主动研究公开申请办理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依申请公开工作。要按照《成都市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要求,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市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结合平时检查和年终抽查情况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要认真组织学习《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并严肃处理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行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以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促进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推动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
二、努力拓展政务公开内容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紧密结合“惠民行动”和“三新”突破年等重点工作抓好政务公开,以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和有利于群众监督为标准,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及时全面公开城乡就业、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要围绕“三新”突破年,切实做好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全市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和采购结果,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经费的安排和使用等情况的公开。各区(市)县和乡镇(街道)要着重抓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公共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审批实施、征地补偿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公开。学校、医院及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单位,要继续深入落实办事公开制度,及时将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投诉渠道等向社会公开。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全市政务公开督办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清理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如需调整公开目录的,要严格按程序申报修订。
三、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在现有的政务公开“4+2”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完善政务公开的形式和渠道,努力从静态公开转向动态公开,从办事结果公开转向办事过程公开。
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政务公开服务网络,大力提高政务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水平,并进一步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逐步推行办事流转状态、审批情况、办结时间等过程的公开,便于群众适时查询。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栏、公开指南等政务公开形式,大力推进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依申请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政府门户网站要突出政务公开栏,加大在线服务力度,强化网站互动功能,畅通网上依申请公开渠道,提升网站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大力加强政务公开指导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政务公开运行机制,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政务公开工作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2007年内,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此项工作将作为政务公开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凡是没有建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加强联系点和示范点建设,并认真查处反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市政务公开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将适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抓好“惠民行动”和“三新”突破年等重点工作中政务公开的宣传报道。要继续办好《政务公开》刊物,充分发挥其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沟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