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修订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计规划〔2002〕1172号)要求和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省有关部门对《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作了修订。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我省过去制定的有关计划与本计划不一致的,以本计划为准。各地、各部门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计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修订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与问题
  (二)基本形势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四、政策措施
  (一)政府职能
  (二)体制建设
  (三)法律法规
  (四)制度改革
  (五)对外开放
  (六)人才培养
  (七)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

前言



  本计划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计规划〔2002〕1172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粤府〔2001〕13号),结合当前我省信息化发展实际,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粤府办〔2001〕38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是对我省全社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本计划所指的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相关法规、政策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一、现状与形势



 



  (一)现状与问题
  “九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化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我省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我省已建成了一个国内领先、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电信通信基础网络体系及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网络整体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电信基础通信主干网已实现了高速宽带化,并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乡镇,广播电视专用传输网络也初步建成,电力、交通等专用通讯网络也初具规模,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互联平台,对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各大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截至2002年底,我省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为3.14万公里,数字微波线路长度2.57万公里。拥有广州、汕头两个国际卫星地球站和一批卫星地球站。固定电话用户达199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214.3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约占全国的1/10和1/6。广播电视传输网光缆干线长度达到10093皮长公里,网络光缆总长度(含支线)达3.89万皮长公里,网络线路(含铜缆)总长29.4万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931.8万户。全省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全省4000多个邮政服务营业点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通邮率及邮件准时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工业领域,全省有40%的工业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之中;在农业领域,全省先后建立了一些专业性信息网络,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推广到农户;在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在金融、商业、外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应用,全省各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在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各商业银行之间实现联网,电子化的结算网络已覆盖全省90个县(市、区)及发达地区部分乡镇。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在我省也已全面展开。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省份之一,我省已于1996年初步建立了以省政府大院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网络,个别部门还开展了网上办公,大部分地级以上市政府建立了局域网和网站,广州等市初步建成了一站式综合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了许多市级部门的网上行政服务系统。一些发达地方的村、镇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3.信息源的开发利用和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2年底,已批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运营企业225家,已批的ICP(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运营企业944家,互联网用户数达986.39万户。金融、税务等领域推进电子化和网络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间实现了初步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库服务、中介咨询等信息咨询服务业正在兴起。网上教育等业务发展迅速,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全省信息化的试点,已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4.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我省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164.42亿元,连续十二年居全国第一,与开始实行同口径统计的1998年相比,年均增长超过25%,增长速度居我省九大行业之首。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产业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收入达到243亿元,总量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在2002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评比中,我省有20家入选,其中华为、中兴两家企业分列全国第一、二位。截至2002年12月,全省已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992家,已认证的软件产品2794件。
  但是,我省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法规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存在“重建设,轻应用” 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不够紧密;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网络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智力资源短缺,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安全还存在比较大的隐患。此外,我省信息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也比较突出,互联互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二)基本形势
  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美国先后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第二代因特网、数字地球等计划,日本正在加快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欧盟制定研究开发总体计划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新加坡建设智能岛等等。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凭借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抢占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其目的是要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中国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有出路。我国已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将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各省市也迅速行动,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计划,不少省市都将信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采取对策推动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基础电信开放和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的新环境以及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对我省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对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和系统集成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对我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顺应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和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我省的信息化,是我省今后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五”时期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十五” 计划的重要保障。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十五”期间,要加大力度加快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信息化带动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提高我省的信息化水平,早日实现我省现代化的目标。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的产业化和产业的信息化为主线,采取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大力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合理布局,区域推进;安全可靠,鼓励创新。
  1.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鼓励“联合共建、互联互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通过狠抓应用和服务,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努力提高应用水平,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3.点面结合,讲求实效。通过示范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渗透,讲求应用实效,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更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4.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发展,重点扶持和支持落后地区加大发展力度,科学规划,同步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及产业开发,实现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5.安全可靠,鼓励创新。狠抓信息和网络、应急机制、安全及创新工作。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强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加速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开发水平,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主要目标是:
  1.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预计到2005年电信运营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水平和规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不断向生产制造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基本确立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预计到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2.信息网络规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长途电路、中继电路、电信管道、用户线路、光缆光纤等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电话普及率将达到85%以上;完善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增加光节点,提高HFC双向传输的质量;加快发展宽带接入网络,互联网络用户数将达到2000万户;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达到40台。
  3.广播电视增创新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化。“十五”期间,我省广播电视的发展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行列;以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中心,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微波专用电路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全省光缆骨干网络结构,初步建成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网络。到2005年,力争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实现有线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试播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1000万户,建成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干线网、省至乡镇的光纤传输网络和卫星直播平台,建成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5万公里以上,数字微波线路长度为4.5万公里以上。
  4.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将由大的跨国公司向中小企业扩展;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也将有较大发展。
  5.信息化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文化生活日益结合,信息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信息化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6.全省电子政务信息化框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框架,开展各类业务应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信息共享;初步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政府内部办公运作规范高效,实行公开对外服务,管理、决策、服务、应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7.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使我省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极大增加;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国内外信息人才来粤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软件与系统集成设计人才的培养,到2005年软件从业人员达8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完善骨干网,建立健全各市城域网,大力发展接入网,建成包含各类信息网络、融各种业务于一体的高性能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基础传输网。目前,我省骨干传输网技术先进、容量巨大、光缆富余量大,对现有的骨干传输网,要充分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利用率,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建设好广东省内高速宽带骨干网;建设珠江三角洲全光传输网络工程。利用光交叉连接、光分插复用等技术,建成覆盖整个珠三角区域的全光网络,实现智能光网络;充分利用广州已建成的国家级网络互联交换中心及现有网络资源,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各城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宽带骨干传输网络系统。
  业务网。鼓励经国家批准的网络运营商在广东省开展宽带城域网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实现各市的宽带城域网高速互联,使各市的宽带城域网连成一个整体。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骨干网和城域网,积极推进光纤到大楼,坚持以光纤接入为主,其他接入手段为辅,建成一个融数据、图像及话音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
  无线电网。建成一个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基本覆盖全省重要空域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实现与国家和军队无线电监测联网操作和数据共享。整合频率资源,建设全省800M数字集群共网平台。建设国家级的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和无线电监测站,争取加入国际无线电监测网。加强无线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推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新型无线技术的应用。




  (二)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带动全局发展,全面提高我省信息化水平。
  1.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在信息化过程中,加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能源交通、建筑业、制造业、物流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以全省山区信息化工作为契机,全面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网的建设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立农业宏观决策系统、农业资源环境系统、防灾减灾管理系统和农业科技管理系统,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立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业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按照建立现代农业的要求,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生产、科技、管理、加工、流通和农民素质教育等过程的信息支持和动态监测预警。
  能源交通建筑业。提高能源、交通、建筑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能源管理的综合管理调度。建筑业领域的信息化主要是逐步推广建设工程项目的网上公开招投标,建立建筑市场信息化监管系统;做好智能大厦和智能化小区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推广和普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CAC)等。交通运输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信息化带动交通现代化。建立以高速公路为基础的长途传输线路,提供收费、管理等数据传输通道。运用信息流优化物资流,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制造业。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关键。要在企业广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和诊断、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业务流程重组(BPR)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应用,实现我省制造业的现代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全面改造制造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2.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电子政务建设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整合、建设和完善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并完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社会保障、政法(含金盾)、金关、金税、金融监管(含金卡)、金财、金审、金农、金质、金水等12个重要业务系统,在平台上实现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重点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五个重要的政务信息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促进政务公开。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财税系统。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建设。“金财工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等核心业务的管理系统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系统等十五个分系统;二是覆盖全省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建成一个能适应公共财政需求,规范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并能为制订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横向及纵向网络连接的高效率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金税工程”主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税收征管、稽核和反避税体系,增强打击偷、漏、骗、逃税的能力,提高税收征管和监管水平。实现财政与税收信息系统联网运行、信息共享。重点是建设好省、市、县、乡(镇)四级财政和税收计算机信息网络并与工商、银行、外管、外经贸、海关等相关部门联网,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税收监控系统。
  金融系统。抓好“金卡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完善全省金融数据通信网,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广综合柜台业务系统,建设实时的行际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建立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加强汕头等地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其良好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省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外经贸系统。以建设“金关工程”为契机,加速外经贸与海关、商检、税务、银行、工商、外管和知识产权等部门间联网,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实现网络监管;建成一个覆盖外经贸系统各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建立一批重要的外经贸信息库,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完善外经贸信息咨询和网上业务等服务体系,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了解我省投资环境的“一站式”平台,促进我省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政法系统。建设政法信息网,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物理网络资源,构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政法骨干网,建设政法系统各部门内部的局域网和纵向业务专网,主要包括政法委机关业务系统、法院业务系统、检察业务系统、公安金盾工程、司法(含监狱局、劳教局)业务系统、国安业务系统等6个主要部分;在政法骨干网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库仓库技术,构建省级政法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政法各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交换数据,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其中,建设“金盾工程”完善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全面推进公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省公安信息化体系总体架构,实现各警种“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目标;建设政法信息网为各级政法机关提供全面的政法业务信息查询和检索服务,使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运行的目标,为广东省政法工作全面信息化奠定基础。
  统计系统。建设统计信息网,充分利用省政府政务网络平台资源构建统计信息广域网,逐步建成省、市、县、乡(镇)四级的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信息骨干网上,构建省级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和交换中心;建设省级统计信息库、网络存储系统及容灾系统;建立统计快速调查系统,网上直报、处理、信息发布系统,以实现统计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统计信息化奠定基础。
  党群工作。推动党、团、工会等组织和宣传、统战、纪检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勤政廉政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城乡规划系统。加快建立以“三网一库一体系”为基本架构的规划系统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三网分别为:全省县级以上规划行政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及其与所辖地区规划管理部门之间互相联结的办公业务资源网,进而构筑全省规划监控体系,规划系统政府公众信息网:“一库”即全省规划系统共享的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规划、指导和市场监管,充分利用我省发达的经贸基础条件和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环境,结合国家规划,建立我省电子商务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认证和结算系统,建立与电子商务应用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要以抓好国家试点项目“广东省电子商务系统工程” 的发展为契机,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重点抓好电子商务推广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4.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教育。大力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宽带高速的“科研网”和“教育网”,2003年,全省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绝大部分中小学、其它地区的重点中小学等要接入广东教育和科研网。到2005年,力争全省所有的中小学都将接入广东教育和科研网,完成“校校通”工程。发展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通过宽带高速信息网以及学校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来全面推动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医药卫生。加快公共医学数据库和大中型医院信息库建设与共享,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专家系统,形成医药、医疗、卫生、防疫等信息网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实现模拟电视业务向全面数字电视业务的过渡,建成全省统一标准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省的基础上,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热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内需,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发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高质量的750MHZ或860MHZ的HFC双向网络改造,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现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小于500户。对全省广播电视微波网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微波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共同承担广播电视的传输任务。加强节目内容的开发,利用广播电视的巨大资源,提供声音、图像、数据和多媒体等增值业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开展多媒体网上广播电视,发掘广播电视新业务;开发广播电视增值业务,建立广播中心音频网络系统及大型音频数据库,推进数字音频,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
  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积极开展“金保工程”,建设覆盖社会保险、劳动事业、民政事业等社会保障业务的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公益性信息库,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数据库及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提供各领域公益性信息资源的链接服务,在文化、体育、艺术、新闻、出版等公共事业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5.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快培育信息咨询服务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快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业、信息内容提供及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增加附加值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和新业务。
  6.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服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通信设备。发展高速网络交换设备,加速有线通信设备的主导产品的换代升级和上档次。重点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系统、CDMA2000-Ⅸ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和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移动通信设备,重点抓好10GB/S以上超高速、大容量SDH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32路以上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全光通信网络系统及光交换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重点发展光纤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IP网络设备与产品。
  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高速路由器、网络交换设备、高速接入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及关键件、高性能打印机及关键件、主机板、扫描仪等外部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以及金融电子装备、智能交通电子装备、数控设备、IC卡设备等应用产品。
  视听产品。积极推进新一代数字视听产品和高清晰度新型视频接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突破专用集成电路、数字压缩编解码芯片等关键技术,实现关键件(包括机芯、激光头、光学组件、编解码芯片等)的产业化。
  基础元器件和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表面贴装元器件(包括片式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和二、三极管、发光管),混合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器件(TFT液晶显示器、FED场致发光器件、有机发光显示器件、PDP等离子显示器等),高频器件(如声表面波滤波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等),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绿色电池(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子专用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高档次电子瓷料、浆料和陶瓷基片、锂离子电池材料、超薄及柔性覆铜板等电子专用材料;电子专用制造设备(片式元器件生产线设备、表面贴装生产线设备、高档磁性材料生产线设备等)、数字化智能化电子测试仪器(IC及新型元器件测量仪器、通用数字化测量仪器、通信、网络及视频测量仪器等)、仪表和工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集成电路。贯彻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鼓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和生产。
  软件。建立新的软件投融资机制,大力培养各类软件人才,营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软件开发和产业创新,努力掌握核心软件技术,培育一批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和软件拳头产品,壮大产业规模,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大幅度提高自主开发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并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加强合作研发,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突破口,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提升我省的软件产业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政府职能
  政府重点要放在加快市场开放、培育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大力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监管,做好发展规划,对科研规划和重点研发项目给予支持;要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通过应用示范作用,推动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网络建设主要由企业负责,政府负责规划、协调监督,保证联通。




  (二)体制建设
  按照推动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要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形成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监管和开放市场,在某一城市或区域组织选择20一30万用户的规模作为三网融合的示范项目。




  (三)法律法规
  加快信息化领域立法进程。按照国家制定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法律以及相关实施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制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市场准入、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预防和严厉打击计算机违法行为和网络违法行为。




  (四)制度改革
  顺应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电信、广电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架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规范市场行为,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社会信息体系,推动企业诚信经营。建设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市场联合监管,提高执法效能。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估工作,制定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的氛围。
  改革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鼓励和培育信息产业风险投资,鼓励境内企业海外上市,扩大发行企业债券和长期发展债券,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鼓励企业为提高竞争力进行资源优化和资产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对外开放
  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强强联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兴办加工贸易项目,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国际信息通信服务市场。加强同世界著名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提高对关键性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带动信息产业的成长。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完善进出口环节管理,全面推动电子产品、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出口。




  (六)人才培养
  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加快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中学统一设置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基础等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落实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
  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完善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入股、期权等激励机制,建立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




  (七)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
  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加强与港澳台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电子商务规则、标准、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及企业运用、推广、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鼓励港澳台企业投资省内信息化建设,与港澳台合办信息产业园区,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资金、人才培训和交流等方面,利用和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广泛的国际市场网络以及人才优势,促进我省信息化的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