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2007年全市工业工作的安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业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年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项目规划和储备、项目建设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工业规划各项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0%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27.9%。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预计2006年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9%,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66.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9%。工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6年,全市共有118个项目开复工建设,预计57个项目建成投产。通过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的扩能改造,以及至批资源性产品精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色金属、化工、中藏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以省内资源为依托,以新型材料为主体,高载能与高科技相结合的特色工业体系初显雏形,将有力地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环保、信贷、土地、电力等方面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我市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从明年元月起在电解铝、铁合金等行业实行的差别电价将给相关企业发展和高载能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项目的基本完成,依靠国家投资的工业项目明显减少,工业投资的任务和压力增大。资金、运力、土地、电力供应等生产要素依然紧张。这些因素都要在2007年的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
二、2007年全市工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预期目
(一)基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依托,以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作为基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工业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延长产业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工业经济各项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业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2007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
工业增加值在今年107亿元的基础上净增30亿元,达到137亿元,增长25%。其中:开发区18亿元;城南新区确保1亿元,力争1.5亿元;城北区确保3.5亿元,力争4.8亿元;城东区确保0.6亿元,力争1亿元;城中区确保0.4亿元,力争0.6亿元;大通县确保5亿元,力争7亿元;湟中县确保o.6亿元,力争l亿元;湟源县确保1亿元,力争1.5亿元。
工业销售产值净增97亿元。其中:开发区58亿元;城南新区确保3.4亿元,力争4.8亿元;城北区确保11亿元,力争15.4亿元;城东区确保2亿元,力争3亿元;城中区确保1.3亿元,力争2亿元;大通县确保15.6亿元,力争22亿元;湟中县确保2亿元,力争3亿元;湟源县确保3.4亿元,力争4.8亿元。
全市安排工业投资100亿元,确保完成70亿元。其中:开发区40亿元;城南新区确保2.7亿元,力争5亿元;城北区确保8亿元,力争15亿元;城东区确保1.6亿元,力争3亿元;城中区确保0。2亿元,力争0.5亿元;大通县确保13,4亿元,力争25亿元;湟中县确保2.1亿元,力争4亿元;湟源县确保2亿元,力争3.5亿元。
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户,其中工业园区10户、城北区2户、城中区1户、大通县3户、湟中县2户、湟源县2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在2006年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主要任务
1、突出抓好项目建设。2007年全市安排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项,计划总投资382亿元,其中续建65项,新开工55项;工业园区51项,区外69项。
区县69个项目中,续建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35个,年内计划投资56亿元。其中黎明化工15万吨pvc、云天化100万吨复合肥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年内计划投资30亿元。
城南新区安排工业项目7项,其中续建4项,新开3项。要确保雪舟三绒生产基地、藏羊公司机织藏毯等4个续建项目二季度建成投产,力争青海绒业精纺羊绒纱、汇丰公司绒纺及针织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
城北区实施工业项目9项,其中续建6项,新开3项。重点抓好云天化大化肥、洁神公司5000台环卫设备、2万件曲轴、嘉恒公司6000吨钝化金属镁等9个项目在一季度开复工建设。确保正维公司1亿块节能环保砖等7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城东区实施工业项目6项,其中续建3项,新开3项。重点抓好高原绿色6万吨牛羊肉精深加工、铝型材厂1万吨隔热保温型材、华佳公司1万吨硼酸等项目在一季度开工建设。协调落实东胜化工30万吨电石扩能项目建设条件,尽早开工建设。确保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1万吨硼酸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
大通县安排工业项目18项,其中续建9项,新开9项。重点抓好黎明化工15万吨pvc、鸿洲公司540万平方米陶瓷地砖等13个项目在一季度开复工建设。协调落实10万吨铸轧卷等项目建设条件,尽早开工建设。加快2.3万吨阴极碳素、105万吨扁铸锭、20万吨生石灰等12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湟中县安排工业项目14项,其中续建5项,新开9项。重点抓好海湖藏毯扩能改造、新绿康公司2000吨青稞速食面等4个项目在一季度开工建设。加快300万平方米氆氇、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35万吨生石灰、旅游民族工艺晶等12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湟源县安排工业项目13项,其中续建5项,新开8项。重点抓好凯兴公司3000吨酪蛋白、金源公司牛羊血提取免疫球蛋白、华电公司铁合金扩能改造等12个项目在一季度开复工建设。协调落实华新公司19万吨铬铁项目建设条件,尽早开工建设。力争年内牛羊血提取免疫球蛋白、10万吨硅铁、1万吨大蒜深加工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
2、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围绕《西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依托省内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研究和确定一批适合在我市建设的资源综合利用及延伸产业链项目,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储备工作,重点做好西宁市化工产业项目规划等工作。
抓好8万吨甲烷氯化物、5万吨醋酸乙烯等15个重点前期项目,在市场前景、工艺技术、建设条件等方面进行认真筛选和审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具备条件的项目抓紧开工建设。
3、加强运行调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关注各项生产要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增强预警预测能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全市工业经济乎稳较快增长。针对明年电力供应政策调整、铁路运输趋紧等不利因素,认真研究应对措施,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的生产要素及产运销衔接,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
4、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县产业集群。各区县要依托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突出自身特点,科学安排项目,优化产业布局。
城北区要依托西钢集团、青海西部铁合金有限公司、青海第一机床厂、青海青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新青工具有限公司、青海兴达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干企业,通过整合企业闲置资产,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落后的工艺设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延伸产品链;积极发展为大中型骨干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和相关延伸产品的中小企业。利用云天化公司大化肥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规划和建设一批化工项目和配套项目,使其成为北川工业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支撑点。
城东区要依托韵家口地区东胜、谦信化工公司等现有工业基础,重点开发和建设电石的上下游产品和新型建材、五金制造、印刷及包装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规划和建设韵家口中小企业工业园。
城中区要依托青海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华鼎青海齿轮分公司等机械制造骨干企业的基础,围绕机床、汽车零部件、农牧机械等产品发展机械加工业,延伸产品链,形成专业细化、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专、精、特、新、优”生产格局。
城南新区要大力发展藏毯、绒毛纺织晶、特色旅游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藏毯生产、销售集散地,有高原特色的绒毛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地和纺织原辅料交易中心。
大通县要依托能源供应充分、电解铝产能集中、装备制造能力强等优势,形成电力、轻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机床和非标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化工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铝产品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电力、建材工业基地,加快北川工业带建设。抓紧后子河铝电项目扩能改造、8亿块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的实施进度。努力把北川工业带建成西宁市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湟中县要利用多巴区位基础较好的优势,整合资源,规划和建设多巴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油菜籽、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精深加工项目。规划和建设上新庄藏毯、建材生产功能区,继承和弘扬该地区制作手工藏毯的传统,重点发展手工藏毯产品,利用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大水泥项目,积极发展水泥延伸产品。
湟源县要依托华电、华新公司等优势企业,培育发展硅铬系列产品冶炼和深加工,形成硅铬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建筑材料和陈醋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业。
5、做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和全省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与节约并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3%以上。
6、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西宁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技术进步、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搭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平台,确保年内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户。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各区县要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依托现有企业和存量资产,研究和提出几个对地区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有一定规模的关键项目和优势项目,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2、努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各区县、各部门要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总量的扩张,认真做好项目的规划与调研,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协作,抓紧筛选、确定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已研究确定的重点项目,要逐一细化建设条件,吃透项目的资源状况、生产工艺和市场前景,加强项目可研,高质量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商业计划书,努力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为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3、高度重视项目投融资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融资工作力度,以优势项目和优质服务吸引民间资本及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搭建项目融资平台,加强银企项目对接,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项目资金减少后的工业投资增长;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的专项资金扶持方向,认真研究项目,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支持。
4、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落实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人跟踪负责、专人跟踪协调、专人跟踪服务,争取一季度有一批项目开复工建设,确保明年计划开复工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抓好项目实施进度,认真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建设单位按期或提前完工,保证年度投资和形象进度目标的实现,确保年内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5、进一步加强服务。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树立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做好对工业园区、辖区大中型企业的服务,为园区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工商、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要在企业登记、项目规划与选址、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服务。
6、实行项目工作督查制度。市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区县落实项目工作责任情况,项目前期、项目开复工和项目建设进度等土要工作进行定期督查,确保项目按计划或提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