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收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各地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浙江实际,现就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依法扩大和巩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按照《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
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将我省城镇辖区内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含城镇自由职业者,下同)依法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参保企业职工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不论以何种形式再就业,都应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有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积极为其办理转接手续。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而自谋职业的,可委托劳动事务代理中介机构等代缴养老保险费。
建立劳动保障联合年检制度。各地在完善现有劳动保障年检制度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实行劳动保障部门与工商、地税等部门联合年检的新办法,将参加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作为企业年检的内容之一。对未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限期改正,改正不到位的,可暂缓办理年检年审、发票领用等必要的制约措施。
二、规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
企业应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正常缴费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左右。现行正常缴费比例低于17%的,按照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要在3年内逐步提高到20%左右。现行正常缴费比例高于20%的,可暂维持不变。
企业缴费额以本单位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计算,也可以上年或上季度平均列入单位成本和费用的工资总额为基数计算。各统筹地区应明确一种方式执行。
目前按企业销售额等征收地方养老保险金的地方,3年内逐步取消地方养老保险金,过渡为统一按工资总额为基数的保险费率。因取消地方养老保险金而导致基金收支缺口的,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渠道加以解决。
三、允许实行并完善“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办法
鉴于我省部分市县为推动非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了低于正常水平的缴费标准,对此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在允许适当降低企业缴费比例的同时,必须相应调低职工个人账户建账标准和退休后享受的基础养老金水平。针对职工在不同缴费标准企业之间流动的实际,通过完善缴费记录,并按历年不同的缴费标准设定对应的系数,折算职工退休后可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研究制订。
对未参保的非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是否实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由各统筹地区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四、妥善调整和衔接其他人群的养老保险政策
城镇个体劳动者可按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也可由本人在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确定缴费基数。各统筹地区应选择一种方式执行。城镇个体劳动者缴费比例可按当地企业正常缴费比例与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确定,并享受浙政(1997)15号文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按本通知“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办法,确定缴费比例并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的参保办法,允许城镇个体劳动者自行选择。
原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其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本息总额可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折算办法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确定。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11%乘以折算成的缴费年限补记。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本息随参保人员保险关系的转移,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划转。
对缴费已满按月领取养老金所需年限,因而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可按浙劳社险(2000)186号文件规定作相应扣减。
五、加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全省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费全部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要全面落实《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各项规定,凡是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都必须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养老保险费,切实提高征缴率。
各地可结合实际,实行参保单位和个人同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税部门进行缴费申报的方式。总结推广义乌市实行“银税联网”征收养老保险费的做法。地税部门要参与缴费基数的稽核,加强征收管理。对拒缴、瞒报少缴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要采取强制措施和保全措施,加大追缴力度。
六、探索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途径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险支出。各级财政必须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今后,预算超收的财力,除了保证法定支出外,应主要用于补充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
各市县每年要安排专项财政预算,用于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具体数额可根据当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作出安排。凡当期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当地财政要着力弥补缺口资金。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过于薄弱的,当地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3至5年内使基金支付能力不低于3个月。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分步做实职工个人账户,尤其是新产生的职工个人缴费部分要做到实转。
企业因破产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的,应从破产清算财产中,提取视同缴费年限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提取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按以下公式计算:提取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金额=上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计提比例×本单位全部职工和退休人员视同缴费年限之和。计提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地企业缴费比例的50%。
各地可采取在土地批租收益中提取、建筑施工企业劳动保险费用划转等多种措施,筹资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七、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调剂金制度
为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从2001年起,省级调剂金集中由省里统一安排。省级调剂金按各统筹地区当期征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额的1%提取。各市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敷支出的,省级调剂金按规定予以调剂。
充分发挥省级调剂金的余缺调剂和杠杆引导作用。省级调剂金拨付以统筹地区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负全责为前提,必须与各市县自身努力紧密结合。今后,省级调剂金拨付原则上与当地财政补助力度、保险扩面进度、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企业缴费比例,以及欠费和挤占基金的追缴和回收情况挂钩。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制订。
八、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市县政府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制,强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督促和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的对策和措施。认真做好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和障碍,以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