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国务院《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1]73号),省计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福建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福建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一、我省参与西部开发的概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决拥护和积极贯彻中央这一重大决策。我省各级人民政府认真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与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1994年起,我省先后与重庆万州天城移民开发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林芝地区、新疆昌吉州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关系。省委、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成立了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事机构,负责牵头、协调工作。我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
1.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受援地区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省(包括省级和各地市)共筹措5.36亿元资金,支援受援地区的温饱示范村建设、生态建设、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帮助当地发展科技扶贫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向宁夏推广菌草种植技术,发展种菇户1550户,年创产值740万元,每户菇农年增收2000多元;在重庆天城移民开发区建设“枇杷优良品种基地试点”,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等。
2.实施人才培训和干部交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我省确定了100所教学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与宁夏贫困地区学校结成“一帮一”对子,采取“选派人员,组织讲学,开展培训,提供援助”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对口帮扶的办法,开展教育帮扶工作。(1)提供教育援助资金2810万元,帮扶宁夏、重庆天城区、西藏林芝地区新扩建学校及救助失学儿童复学。(2)组织教师到宁夏讲学,同时接受宁夏贫困地区17名校长到我省学校挂职培训。(3)选派89名干部到宁夏、西藏、新疆、重庆等地交流挂职,支援当地经济建设。
3.接受安置三峡库区移民。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共承担5500人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去年已完成了600人的安置试点工作,今年完成了3000人的安置任务,较好解决了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2003年上半年将全面完成安置任务。
(二)经贸合作基本情况
我省与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途径与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洽谈会的“窗口”作用,开展经贸活动。我省一方面利用厦门“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招商月以及其它经贸活动等“窗口”,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拓展对外贸易提供舞台。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省内企业到西部地区举办或参与各种形式的商品展销暨项目合作洽谈会等活动,不断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近年来,每年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示的企业近百家,通过洽谈会签订合作项目合同和意向十多项,金额达数亿元(2000年签订合作合同和意向14项,金额2.7亿;2001年签订17项,金额4.05亿元)。洽谈会成为开拓西部市场,加强东西合作的“桥梁”和有效途径。
二是企业投资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与西部合作的项目达1800多项,总投资近百亿元。合作企业已从小型零星企业逐步向较大规模的企业转变,合作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500多万元,最大规模达到近亿元。合作的领域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水利、建筑、建材、房地产、商贸、运输等几十个行业,从单项协作发展到生产经营、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多要素合作。
三是参与西部建筑市场开拓和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7家建筑施工队伍参与西部各种建设工程施工,其中较大规模的队伍有14家。地矿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参与西部省、区的油、气、地下水、煤田等勘查、钻探和技术服务工作。1997年地矿部门和南平、宁夏共同投资6905万元,联合开发南平铌钽矿,现已成为宁夏铌钽冶炼厂的原料基地。
二、我省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特征
我省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互补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资源、人才与教育结构、区位、产业、市场等方面。
(一)资源的互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居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全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约占全国的50%以上。据统计,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33.7万亿元,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域储量的23%左右,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域总量的58%以上,全国近62%的镍和57%的铂储量集中分布在甘肃省,97%的钾盐储量集中分布在青海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全、品位高、特色强的特点,荟萃了一批世界级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旅游王牌景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都很丰富。西部地区的土地后备资源、特种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然而,西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不高,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地勘投资不足东部地区的1/5,多数矿产资源的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低。旅游资源开发除陕西和云南外,其他省区的开发水平还很低,需要寻求对外合作。福建是个矿藏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据预测,到2020年,全省除钨、玻璃砂、型砂、标准砂等4种矿产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福建省经济建设需要外,其它许多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命脉或发展后劲的矿产资源都比较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我省工业相对接,必能较好地解决我省发展的资源约束,为我省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后劲,使我省产业在国内、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二)人才和教育的互补。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都集中了一些科技实力很强的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许多方面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加强与川、渝、陕、甘等西部地区的科教合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受过正规中高等教育或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可为西部开发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三)区位的互补。福建地处东部沿海,具有港口优势、“窗口”优势和毗邻港澳台优势,而西部地区则与十多个国家接壤,疆域辽阔,可直接面对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等国际大市场,这种区位上的互补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产业的互补。首先,福建经济多为“两头在外”的经济,原材料供应大都依赖省外市场,与西部地区开展合作,可使福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变“产地销”为“销地产”。其次,福建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但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我省许多行业特别是加工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重复建设,使一些产业生产能力饱和过剩,部分生产能力闲置,而这些产业的产品在西部市场却仍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我省若能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拥有较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及原材料的优势,适时把一部分加工类的产业转移到西部,既能开拓西部的市场,也可以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产品转型,使我省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五)市场的互补。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我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产品市场的开拓问题。西部地区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2%,具有较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增长,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品档次都将有较大的提高,需求能力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更加庞大的潜在市场。
三、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我省参与西部开发,必须正确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牢固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观念,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参与。
二是互惠互利原则:建立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以追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三是优势互补原则:根据沿海和内陆经济发展条件各有优劣势和互补性强的特点,扬长避短,优势共享,提高合作的整体效益。
四是规范发展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国家法规运作,切忌地区间的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根据以上原则,我省参与和服务西部开发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按照《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要求,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和开放优势。从解决福建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和提高旅游业发展层次出发,加快参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与加工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从拓展福建企业发展空间和开拓产品市场出发,引导福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的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从提升福建建筑业和建材工业竞争力出发,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投资硬环境的改善;从福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出发,以部分产业、技术、产品的西进东移,促进两地经济结构的优化。
四、我省参与西部开发的思路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根据上述任务,“十五”时期我省要结合本省和西部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在对我省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积极参与和配合西部开发。
(一)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
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促进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和转让的政策办法,从三个方面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
1.参与地质勘查等基础性工作。加强与西部地区各省份地质勘查开发部门的联系,发挥我省在勘查技术力量上所具有的优势,立足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和工程施工,共同申请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国家及我省紧缺矿产的国家地质调查项目,为进一步开展西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打下基础。
2.抓紧做好采矿权申请工作。要尽快在当地地矿行政部门申请矿权空白区的矿产地探矿权登记或采矿权登记,使我省在西部地区矿业勘查、开发中具有立足之地,为参与矿业开发和矿业权市场转让做好准备。
3.开发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建设我省的原料基地。利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地质勘探队伍积极参与西部的找矿工作,并针对我省紧缺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组织矿产开采和矿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购买采矿权独资开发或与当地政府、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对储量丰富、开采及外运条件较好的矿山进行开发,建设我省矿产资源后备接续基地,优化我省矿产资源供应结构。支持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建立原料开发和初加工基地,增强我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积极参与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开发与合作
1.积极参与西部地区优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利用我省在农业、林业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种子、种苗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农林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的种子、种苗和生产技术服务。鼓励我省企业和具有各种专长的农民,利用大棚栽培、水产养殖、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优势,到西部地区承包、股份合作建设基地,发展食用菌、蔬菜、水果、牧草、烟草、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花卉等产品生产、加工。
2.参与西部生态建设。组织农林科研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发挥生态农业、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专长,采取承包、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西部地区土地治理、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
3.积极开发并推广西部适用的农机具、农药、农肥,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能。
4.引进西部的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根据我省的地理条件、区位特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引进西部地区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如云南省的花卉、苗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陕西、内蒙等地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尤其是动物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推动我省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积极参与和配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及城镇建设
1.鼓励我省企业承揽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我省在建筑、建材、交通、电力、水利、园林等领域的设计、施工、安装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参加西部地区建设项目的竞标、投标,承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筑、安装工程以及材料和设备供应等。鼓励我省民用工程建设队伍到西部地区承包城镇建设工程。
2.为企业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和工程服务创造条件。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工程服务(如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建筑工程(包括市政工程建设)等单位进行改制改造,提高其资质资格。
(四)鼓励引导我省企业到西部地区开发创业,实现企业跨地区合作
1.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鼓励重点规模企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等走出去,参与西部开发。结合福建实际,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引导地鼓励企业进入西部。在产品方面,要引导一些有比较优势、技术相对成熟的产品生产企业西进。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嫁接西部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认真研究西部地区的消费结构、生活习惯等等,以增强企业西进的针对性;在地区方面,可先以一些象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南宁等相对发达地区为对象进行开发;在参与方式方面,可以引导企业采取重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当地同类企业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开发经营等方式。
2.打好“福建牌”,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西进企业的销售网络,为其他企业提供投资项目、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鼓励我省外贸企业到西部地区组织货源,提供出口。
3.为西进企业提供市场中介服务。针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企业在信息、法律、资产评估、经营等方面的需求,鼓励我省信息、法律、审计和会计服务机构、经纪人组织等中介组织到西部设点,有针对性地为参与西部开发的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五)积极参与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合作
1.联合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西部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挥我省在旅游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人才上的优势,与西部联合开发、设计、包装旅游景点和项目。在拓展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促销等方面,加强我省与西部地区主要旅游景区的联系。进一步完善连接西部主要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交通条件,设计多种专题旅游项目,开辟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内容。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承包、租赁、联合开发、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
2.联合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在旅游宾馆、客源组织、旅游线路衔接以及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六)努力促进双边市场开放
针对我省经济腹地小,工业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和西部地区原料市场有限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加大双边市场开放的程度。
1.积极开拓商品市场。适时地在西部地区选择一个中心城市建立福建产品销售中心,并逐步建立以大中城市为核心、覆盖整个西部地区的营销网络。鼓励商贸企业通过投资、合资、加盟、特许经营、总代理等形式,在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商贸连锁网点、分销网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挥专业市场的品牌效应和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专业市场的扩张和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福建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使福建产品在西部市场和边境贸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通过组织企业参加西部地区举办的各种商品交易会,以及有计划地在西部省区举办福建产品展销会,扩大闽货在西部市场的销售份额。
2.积极开拓劳务市场。组织引导农民到西部地区开展季节性或常年性务农务工,租赁、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畜牧业开发和植树造林,以及承接劳务工程等,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3.积极组织引导西部地区来我省开拓市场。在大力开拓西部地区市场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到我省来开拓市场,特别是开辟我省的原料市场,促进西部地区基础产业的发展和资源开发。
(七)联合拓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1.发展边境贸易。在西部边境口岸建立出口加工基地,依托边境省、区和周边国家的跨国贸易市场进行边境贸易。
2.联合拓展国际经济合作。鼓励我省企业与西部企业合作,组成企业集团,“走出去”发展,向与西部边境省、区接壤的周边国家拓展经济合作。
3.帮助西部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我省对外开放优势,联合港、澳、台客商,采取合作或股份制形式共同参与西部开发,拓宽西部对外联系渠道。继续办好我省各种形式的招商会、洽谈会,邀请西部省、区参加,为西部省、区吸引外资提供“窗口”与场所。
(八)加强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
1.积极引进西部人才。利用西部科技人才优势,特别是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引进人才开发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新产品和配套零器件,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兼职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方法和措施。
2.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和我省在科技领域的合作。鼓励西部地区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我省合作,以加速其先进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进程。
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两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合作。扩大学科、师资、校际之间的进修、访问、兼职讲学、对口挂职等交流。发挥我省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及师资培训服务上的优势,包括民间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帮助西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部分大学建立大学本科生走向委培制度,以缓解目前我省高校不足的问题。
4.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的人事、人才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激励政策,引导人才参与西部开发。放宽我省经济建设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落户条件。与西部地区开展科技人才相互挂职交流锻炼,鼓励科技人才以兼职、短期服务、承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西部开发,落实人才来去自由政策。加强与西部重点省、区的联系,定期发布西部人才需求信息,举办西部人才招聘洽谈会,为东西部人才流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支持等。
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