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省基本形成了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同发展的商品市场体系、但我省商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商品市场发展滞后,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缓慢;全省商品市场体系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商品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尚待建立,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商品市场体系还不适应我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新世纪前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商品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市场的统一性,消除阻碍统一市场形成的各种障碍;坚持城乡、区域、国内外市场统筹发展,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品市场现代化水平,实现从“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的转变,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到2010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商品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商品市场体系框架。以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为目标,构建以成都为全省和西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分别以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宜宾市、乐山市为川北、川东北、川东、川南、川西南的区域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全省的商品市场格局。
  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培育5户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10户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50户年交易额10一50亿元的市场主体,成为商品市场的骨干力量;突出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和产品集聚能力,打造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市场品牌,提升专业市场档次,扩大市场辐射范围,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建立,大中型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以重点商品市场为节点的全省运行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流通秩序基本改善。流通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安全消费的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初步完善,“诚信兴商”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取得明显成效。
  商品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全省商品市场交易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同步增长。
  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任务: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健全商品市场的法律体系,完善市场规则,整顿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市场,
  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促进市场竞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商品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完善监管体制。

  二、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
  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建设的重点。
  (一)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1.科学规划发展城市消费品市场。加快制订和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组织实施。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突出四川人文特色,以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以消费文化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为动力,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专业特色街进行科学定位和综合改造,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完备、商业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不断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逐步形成具有商业特色、功能相对完善、能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结合商业传统优势、城市特色和地方风情,加强城市中心商业区内核心商业街的改造,充分发挥商业街的业态综合、集客能力强、商圈半径大的独特作用,逐步形成既能反映时代风尚和文化内涵,又能体现城市风格特色和独有韵味的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商业品位。
  大力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改造和调整传统零售业态。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重视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鼓励大型百货企业的改造与整合,形成若干以优势品牌为龙头的大型百货业连锁集团;引导中小型百货商场进行业态调整,逐步向专业商店方向转变。规范发展小商品市场、日用工业品零售交易市场,引导其向专业化商场、品牌展示中心等新型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引导传统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交易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业态转变,增加市场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交易服务功能并逐步引导市场向生产加工领域延伸。大力引进国内外品牌建材装饰市场来川建立分销网络。鼓励国内企业引进国外建材家居超市经营模式,增加设计咨询等服务功能。鼓励省内骨干装饰建材、家居市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市外、省外、国外开办连锁市场。发展家具订单加工、来样加工生产,扩大出口。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对汽车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发展以品牌为主导,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集展示、销售、维修服务为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二手车流通市场,促进旧机动车交易;规范发展老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加快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租赁、配件及维修市场。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应逐步形成以品牌专业代理商和专业卖场为主导,以全面技术服务为支撑的专业化市场格局。大力发展生活服务市场,在推动餐饮、住宿、洗浴等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同时,加快家政、看护、快递、家庭设备维护、保洁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大力开拓运动、健身、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倡导健康休闲方式。
  促进消费品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转型,努力使批发环节成为消费品设计中心、展示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交易中心。
  重视发展会展业,大力发展旧货业,鼓励发展租赁业,稳步发展拍卖业,规范发展典当业。
  2.加快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围绕小城镇和新兴集镇的开发建设,加强商业流通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改造和提升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重点引导和鼓励大中城市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销售网络,改造“夫妻店”、“代销店”,把连锁店开到乡镇和村,方便农民购买,让农民买到质量可靠的商品,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
  3.大力推动商贸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的消费品市场。充分发挥成都市“三中心、两枢纽”的综合优势,打造全省及西部商贸中心城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市商品市场的改造、转型升级。引导城市郊区、城东新区、城南副中心规划建设高起点的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现代商品市场。坚持商品市场发展与物流基地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一批面向国际市场并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配套的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宜宾市、乐山市等要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商品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加快现有商品市场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特色批发市场,构建与发展川西北、川北、川东北、川南、川西南商贸中心城市相配套的消费品市场体系。
  (二)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根据农产品流通特点和交通条件,规划建设以跨区域的大型骨干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区域产销批发市场为重点,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市区连锁超市等流通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现代经营手段、管理技术为支撑,以市场多元化投资机制为保证,以稳定的经销商队伍为主体,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1.培育发展大型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实施“双促”工程,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扩大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大中城市要重点培育发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发挥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作用。要引导其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一方面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向零售领域延伸,细化加工,建立和完善配送功能,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零售店之间的有机链条。以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绵阳高水蔬菜批发市场、攀枝花金江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紧密连接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农产品集散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加快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检验检测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电子结算系统建设,积极发展竞价拍卖与对手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方式,充分发挥聚散辐射功能,带动区域性市场和产地市场的发展,扩大农产品出省和出口。
  2.加快发展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依托不同地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在县、乡、建制镇发展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都平原经济圈重点依托粮油、蔬菜、花卉、水果等种植基地,丘陵地区依托粮食、畜牧、水果等农产品种养优势,山区依托药材、林产品、山珍、水果等优势资源以及所形成的“畜牧经济”、“林竹经济”、“果蔬经济”、“药业经济”、“茶业经济”等产业带和产业群,有重点地兴建集中交易与集散的产地型批发市场。重点依托成渝、成绵广、成南广、成雅、成乐等高速公路,加快发展沿线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带动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3.稳步改造农产品零售市场。推进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改造升级,努力提高连锁超市、食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比重。规范传统的农产品零售渠道,加快农产品集贸市场的退路进场(厅),实行“农改超”或“农+超”,改善经营设施和交易环境卫生,逐步取消大中城市露天摊档式农贸市场。鼓励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向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配送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超市、食品超市和便利店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盟。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4.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商会、协会,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专业购销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和运销大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创新。
  1.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生产资料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按照现代生产方式要求,运用信息和物流技术改造生产资料的流通链,对生产环节集中、标准化程度高的钢材、水泥、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鼓励企业采用以直达供货为基础的多样化分销方式。对大型工程项目所需原材料和设备,推行招标采购制度。鼓励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开拓和延伸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在推广买断代理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佣金代理。
  2.在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发展新型生产资料市场。成都市要重点培育与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国际信息、电子产业集团形成的先进IT产业基地相配套的供应链市场;德阳市要以建立完善大型技术装备厂商主导型销售服务体系为基础,逐步建立与重装设备、机电设备生产配套的新型市场;泸州市要以实施煤化路电港发展战略为契机,规划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物流基地,拓展批发市场多样化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
  3.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资经营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小型农资经营企业加盟,扩大经营规模。引导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资经营。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农资经营网络,加快农资流通现代化步伐。培育发展农资流通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逐步完善加工、采购、配送服务功能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服务等功能,为农民使用新型农资产品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加快建立完善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等坑农行为。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市场。遵循“政府积极引导,社区作为载体,市场机制运作”的基本思路,建设符合实际的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引导投资主体在城市郊区兴办再生资源市场,实现再生资源经营、加工、利用、科研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规范发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和废旧金属回收再生资源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三、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各市(州)政府要加大对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规划、管理和调控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的监管体制,从重审批转为加强规划、调控和指导。各级商务流通、城建(规划)、国土、农委(局)、发展改革、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大力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商品市场规划布局应符合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中,应尽量以现有的商品市场为依托,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要明确建设重点,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地级以上城市要加快制订和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推行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实行听证制度。
  (二)深化市场主体改革。推进国有大型流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鼓励民营流通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其发展“专、精、特、新”经营。进一步深化供销体制改革,支持供销合作社用现代流通方式改进传统经营网络,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三)提高商品市场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吸收引进国际先进商业管理经验,改善企业管理,逐步实现商务运作和管理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引导流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造商业设施。推动大中型流通企业逐步实现采购、营销、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全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应用和普及成熟的企业信息技术。加强商品的标准化管理,物流配送系统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加速推进仓储、运输、包装、条码等方面的标准化。加快实施食品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要商品的质量安全、质量等级、计量、包装标识的标准化。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加强银企合作,发挥现代金融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普及现代支付、结算和交割方式,推广消费信贷,发展信用消费。
  (四)拓宽商品市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和重点地区建设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对重要的商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如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化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予以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进、消化、吸收和嫁接国际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促进商品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市场接轨,营造符合国际规范的商务环境,不断提高我省商品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促进省内商业与国际商业的合资合作,在竞争中提高内资商业的竞争力。引导外资投向我省商品市场及其重要基础设施和信息、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外商投资建设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支持省内大型商品市场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带动商品出口,提高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支持跨国零售集团来川设立采购中心,促进商品市场与跨国零售集团建立直接的长期稳定供货关系,通过其全球营销网络扩大出口。
  (六)用好支持商品市场发展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结合四川实际,加快制订和实施我省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问题的意见》(川府发[2002]1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03]27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03]1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等方针政策。用好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促”工程试点的各项财政、金融、税务政策,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城市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发展。落实省、市(州)财政配套资金,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3号),打破地区封锁,清理和纠正设置行政壁垒、分割市场、妨碍公平竞争的行政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汽车市场专项治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商业欺诈,贯彻商务部“诚信兴商”活动,打造“诚信四川”,加快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兴商”经营环境。
  (八)加强商品市场法律体系建设。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WTO规则,对现有的商品市场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清理。加快修订《四川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完善商品市场运行规则。
  (九)依托我省各类大专院校、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校),加快培养商务流通领域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商品流通领域各类行业协会在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